聖誕節,一年一度最大的送禮季節終於過去了,謝天謝地。身兼一家之長、丈夫、外公、兒子、女婿數職,又有不少同事、鄰居和親友要打點、派對要參加,送禮真是好辛苦,大有心力交瘁之感。
現代的聖誕節早已商業化到了極點,好多孩子都誤以為那是聖誕老公公的生日,早忘了紀念的那誕生的聖者其實是救主耶穌基督,如果不去教堂的話。不管怎樣,現在連教會慶祝聖誕也會搞一個聖誕老公公背著大口袋來給孩子們分發禮物,所以聖誕成了送禮節早已名正言順了。
為難和發愁的是家長給孩子,丈夫給妻子或妻子給丈夫、給朋友、給同事、給父母、給孫子外孫 … 甚至給鄰居送些什麼,都讓人絞盡腦汁,哪怕在經濟風暴的今天,大家仍會咬著筆管,面對一張紙苦苦思索,寫下一張長長的購禮單,然後是瘋狂購物和用彩紙包裝禮物,還要對小BB裝作禮物是從煙囪在半夜進入屋裡的聖誕老公公送的,只是我的小孫子曾問起挺著大肚子的胖老頭如何能從狹窄的煙囪下來又爬出去,又如何在一夜間把禮物發遍全世界,大人們目瞪口呆沒人能夠回答。
不過相對而言,洋人間的送禮還是要簡單一些,同事朋友鄰居間,常常是以送巧克力或帶巧克力的糖果、威化、布丁、奶油餅乾或曲奇、水果蛋糕、火腿(leg ham)什麼的,還有瓶酒為最普遍。我還記得二十年前我第一次收到澳洲人送我的聖誕禮物。那時我在西餐館當最卑微的洗碗工,聖誕夜老板娘到廚房來給每位忙得滿頭大汗的員工親他們油膩的面頰和派發禮物,大多是方方或長圓的包:巧克力或酒加張卡,我打開我的方包,卻是精裝本美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斯坦培克的小說《憤怒的葡萄》,她真用心,但我不明白她怎麼會知道我喜歡文學,看來洋人老板娘挺會了解職工喜好的。很少有洋人會像我在中國時我們過春節那樣,拎一包水果、一條香煙或一盒大松糕送親友的,或者端午節、中秋節拎一簍粽子、幾盒月餅,他們的大節復活節主要是送巧克力蛋或兔子。
給來訪的中國代表團或去中國訪問時給合作院校送什麼禮物往往是我的老板頭痛的問題,於是來諮詢我,把頭痛和吃潘那多的任務移交給我。其實我離中國多年,已不太清楚中國人在送禮上的新潮流了。老板之所以小心翼翼,生怕觸犯中國文化禁忌,最初是聽了老師們談起從中國留學生那裡一知半解地聽到的一些說法,在一門學習了解澳洲文化的課裡,老師談到禁忌這個問題,便問起學生中國人送禮有什麼禁忌,於是他們就聽說了生日不能送鐘、結婚不能送傘之類的令他們迷惑不解又惶恐不安的說法。原先學院的客戶關係部的禮品中是有漂亮的小電子鐘和錶的,於是都不敢送了。後來他們看到好些中國人在培訓課上會拿出“果醬瓶”或小型保暖杯,裡面放上茶葉,邊聽課邊不斷地喝茶,就搞了一些不鏽鋼外殼的小保暖瓶作禮品送中國客人,後來覺得最安全的還是送些原著民的畫或工藝美術品。其實澳洲人頭腦很樸實,十多年前剛接待中國客人時是不懂得送禮的,後來看到來訪的中國代表團老是有送禮握手拍照的程式,於是不好意思也學會了還禮。
其實中國人對禮品的禁忌還不是詞的語音引起的?鐘同終同音,生日怎能給人送終呢?傘同散同音,結婚怎能叫人散伙呢(雖然中國的離婚率直追澳洲,散伙早已不稀奇了)?人說中國人送禮時肚裡疙瘩多,愛聽吉利話,不愛聽倒霉話,確有些道理。於是引起了春節要送水果,特別是蘋果橘子和梨,還有糕糰,因為它們同平安、吉利、高昇、團圓等同音,的習俗。這些也同數字8被認為會促使您發財有聯系。
其實中國人在這個問題上老是一廂情願:這888的發音實際上更接近叭叭叭,即吃槍斃的聲音,您怎麼不往這裡想趕緊避免呢?2008年大家都說是個大發的年頭,鼠年之初大家都說將有“數(鼠)不盡”的這個那個好事,怎知道一路上都是中國和世界的數不盡的問題和災難,出現了70多年未遇的特大的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呢?最近網上看到風水大師出來自圓其說了,說8字對有些年頭是吉,對另一些年頭是兇;那網上又有人站出來問他,咳,老兄,您怎麼老是事後諸葛亮,怎麼不在07年年底就警告美國總統中國主席等讓他們早作準備採取措施呢?我去河北時聽有人說他們不喜歡8因為它是副手銬,送您進班房,他們反而更喜歡4,因為您按簡譜唱歌時它不是唱成發嗎?看來還是他們更有道理。
回到送禮,還有,親友生病住院,您給他送蘋果,希望他平安;但是在上海話裡,蘋果的發音同病故一模一樣,您不是咒他死嗎?那麼就像老外那樣送巧克力吧。也不行,因為巧克力又叫朱古力,聲音絕對像做苦力,您難道想讓我一輩子做苦力嗎,按的什麼心?那收禮的可能會怎麼想。
難怪老外對中國人的送禮禁忌迷惑惶恐,其實中國人自己何嘗不迷惑惶恐呢?本想表示好意,到頭來被人誤解,真是防不勝防。令人心力交瘁的聖誕節剛過,一想到中國牛年新年又快來到,心裡不寒而慄:給肚裡疙瘩多的同胞親友們送些什麼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