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回忆之十六
我的高小---傅金枝
“高小”就是“高级小学”的简称,也就是现在的小学五、六年级。当年我们那个地方,一般人的思想,在自己村上完小学四年级,能识文断字也就算不错了。所以想让孩子到外村继续上“高小”的家庭不多,设高小的学校也就很少了。直到 1948 年解放以后,我们那个区域才开办了一所高小,设在南孟庄,吸收周围大约 12 个村的初小的毕业生入学。每年一个班,大约 50 人。
南孟庄与傅庄相距大约 3 裡,中间隔着军王庄和任家楼两个村,军王庄和任家楼两村连在一起,解放后两村合成一个行政村叫“新合村” 。自然我们每天是走着上学,通常同一个村的孩子都是结伴而行。因为那时小学生年龄都较大,已经有了“男女有别”的意识,所以男孩和女孩都是找同性伴侣结伴。遇有个别情况比如需要涉水,男孩还是会义不容辞的关照女孩的。上学时需带着中午饭,午饭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窝头咸菜,学校裡有食堂负责将学生带的午饭蒸热。
我是 1953 年考进高小的,是这个小学高小部第六届的学生,编号第六班。自我们这一届,该校的高小部每个年级扩招为两个班,共 100 名学生。因此第七班也与我们同一年级。
南孟庄小学自我们这一年扩大招生规模,还是当时的校长鲁维均极力争取来的。那时刚刚解放,战争的创痍还没抚平,国家经费十分紧张。刚刚解放交河县即建起了县裡有史以来的第一所中学,当年交河中学在一片原野上拔地而起,其规模和建筑水准比起当年的县政府大院都大得多,气派得多。除学校外,医院、邮局、银行、商业设施等都是政府急着要办的。
南孟庄小学扩招,必须加盖教室,可县裡的经费十分紧张。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鲁维均校长採用“钓鱼施工”的策略,先申请到较少的经费,之后将建设规模铺开,再逐渐到上级软磨硬泡,多次添加经费。採用这个办法,南孟庄小学一下子加盖了三个大教室,每个教室能很富裕地装 50 几个学生。为了节省经费,建校时的一些零活,比如搬运东西、平整土地等事情,鲁校长就发动学生自己动手干。现在的人可能要想,怎麽能让小学生干这些重活?其实我们那时的小学生,一般岁数都比较大,当时南孟庄小学的小学生中,娶了媳妇的就有好几个了,那麽大的小学生在农村已经是任何活计都可以乾了。 53 年夏,我刚被南孟庄高小录取,还没到校报到,说起来仅是这个学校的“准学生”,就被招呼着到这个学校干活去了。关于建校时鲁校长如何採用钓鱼政策向上级申请经费,这都是鲁校长在向学生讲话时自己说出来的,印像中他说了不知多少次,他为的是向学生们说明建校之不易,让学生们爱自己的学校,爱护学校的设施。
鲁校长个头不高,穿着一个中式旧棉袄,黑黑的脸,嘴巴上噘着一束很稀疏的小鬍子,是个很可爱的小老头。除鲁校长外,还有褚怀治、褚廷达、张克昌、王俊祥几个任课老师,褚怀治、褚廷达都是附近褚庄村人,张克昌是交河城裡人。这三人都是旧社会留下来的农村的知识分子,大概都是过去私塾培养出来的,知识比较老旧。其中褚怀治老师看起来人比较精明,口才也好,他教授我们语文,很受学生欢迎。褚廷达老师讲授算术和自然,张克昌老师讲语文、地理。张克昌老师家庭出身是地主,但是人很老实、厚道,老实得甚至有点迂腐。另外加上“初小”部的老师,总共也就七八个老师。
王俊祥老师是刚刚从“前师”毕业分配到南孟庄的。所谓“前师”,当时也叫“初师”,即“初级师范学校”,这种师范学校招收小学毕业生,之后培养三年即毕业。所以“前师”的文化程度仅与初中毕业生相当。与此相对的师范学校是“后师”,这种学校是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前师”毕业生,学制三年,其学历相当于高中。解放初教育事业大发展,教师奇缺,所以仅相当于初中的“前师”毕业生,即被分配至各个小学任教。
课程除国语、算术外,又加上历史、地理、自然三科。那时还不那麽强调政治,也没有政治课。当时政治宣传教育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当然学校更不例外。然而那时的宣传与当年共产党人清廉自守的形象既不脱节,宣传的调门也不过分,也就不那麽让人噁心。只是后来,越来越“突出政治”,今天打倒这个,明天打倒那个,让小孩子也“拿起笔,做刀枪”,政治课也成了一门主课。
上述五门课程,对于国语、算术两科,我也谈不上喜欢还是不喜欢,只是该学的学,该背的背就是了。我最喜欢的是地理和历史两科。因为穷,从小连十裡以外的地方都没去过,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也因此对地理课极感兴趣。记得那时省的划分比现在多好几个,有热河省,省会承德;绥远省,省会归绥(现呼和浩特);察哈尔省,省会张家口;西康省,省会雅安等。现在的辽宁省当时分做辽东、辽西两省,省会分别在渖阳和锦州。现在的黑龙江省当时分为松江和黑龙江两省,省会分别在哈尔滨和齐齐哈尔。这时东北行政的划分已经比日伪“满洲国”时代少得多了,日伪时代东北分为九省。现在的乌鲁木齐当时叫迪化,现在的丹东当时叫安东,现在的友谊关当时叫“镇南关”,后来改名为“睦南关”,后又改名“友谊关”。中国儘管为了友谊一再将这两个边境城市改名,并在自己的百姓仍然饿着肚皮的困难情况下,为援助朝、越两国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可中国却没有喂下这两隻白眼狼,这已是后话了。
北方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都有一些帝王将相的英雄心结,所以对历史课也格外地有兴趣。年轻的王俊祥老师给我们上历史课,他很懂得学生的心理,于是在课本之外,又补充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让孩子们听得如醉如痴。王老师不光历史课讲得好,算术课也讲的好。他完全离开课本,补充了许多和差、和倍、差倍、盈亏、鸡兔同笼等很有趣的问题。以鸡兔同笼为例,他先以鸡兔的头和脚展开分析,概念建立起来之后再换成铅笔和小刀或者白菜和茄子,如此便融会贯通了。王老师的算术课,对于提高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很有帮助,也让我受益很深。
王老师年轻,也就刚刚 20 来岁,大约一米七五的个头,长得也很英俊。那时小学生年龄普遍偏大,学生中十五、六岁甚至更大些的女孩有得是。年轻、英俊的王老师很受年龄偏大的一班女孩的喜爱。王老师自然也偏爱一些年龄大、长得乖巧的女孩,这也是情理中的事。于是就有了一些的风言风语。不过这些肯定只是一些扑风捉影的猜测,没有事实依据。并且条件不具备,老师拉着个女孩到一个秘密的地方去肯定会立刻被人发现。
王老师没逃过 57 年的一劫,才 20 多点岁的年纪,真是可惜了。他老家是衡水那边的人,他 后来的情况我就不知道了。同时被划为右派的还有褚怀治老师和张克昌老师。褚老师也是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他是附近褚庄村人, 1963 年河北平原发大水,他正在室内乾什麽,房子突然倒塌被砸去世了。张克昌老师人很老实、厚道,他是我的班主任,他很喜欢我,我对他也很有感情。说他是坏人并被划为右派,从感情上我是难以接受的。
当时的南孟庄小学总共八个老师,竟有三个划为右派。共产党从解放初期的如此廉洁、如此亲民,在群众中享有极高威望的党, 1957 年竟然无端地将一些优秀的知识分子,一些在人民群众中很有威信的老师打成右派分子,严重地折损了党自己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
2015 年 3 月 5 日于奥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