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校-------平凉中学
刘 兴
泾水东注,崆峒西峙,这是黄帝问道处。国家要富强,教育为基础,这使命端的学校负。迈开大步,豁开了双目,趋坚定光明路,迎头赶,莫回顾。但愿得文化昌明,凌驾美欧。方不愧神明华胄!
以上是我的母校------平凉中学的“校歌”。她创作于上世纪30年代。曲借“黄埔军校校歌”。唱起来节奏明快,威武雄壮,很有感召力。一个普通中学,还有“校歌”。这在全国也不多见。对这个“校歌”我想多说几句:“泾水”就是泾河,她发原于甘肃泾源县,流经平凉,泾川,和陝西长武,彬县,永寿,在泾阳入渭河。初入渭河时,泾河的水清撤,流在北边;和流在南边浑浊的渭河水,界限分明。故有“泾渭分明”这一成语产生。泾河从平凉城北8公里处流过,故校歌歌词中有“泾水东注”一句。崆峒山是道教名山。坐落在平凉城西17公里处。山上有庙宇30多座,其中的“问道宫”相传是轩辕黄帝向广成老祖问道的地方。每年阴曆4月8日是崆峒的庙会。全国各地的信徒云集山上,十分热闹。校歌中还有“端的”一词。是果然,的确,究竟的意思。多见于早期白话文中。
平凉中学是国内最老的中学之一。她创建于清光绪31年,西曆1905年,到今年满110年。她是在清朝末年、“废科举,倡新学”的历史背景下,由平庆泾固化道道伊王树楠会同平凉地方官员及社会贤达在原“柳湖书院”创建。时名“陇东官立中学堂”。1913年夏更名为“甘肃第2中学堂”。1936年更名为“甘肃省立平凉中学”。1940年成立高中部。1984年定名为“甘肃平凉市第1中学”。2003年取消初中部,成为独立高级中学。平凉中学发展最快,成绩最显着的时期,要数田树普掌管学校的8年间(1939---1947)。
田树普,甘肃庆阳人,燕京大学历史系毕业。毕业后在家乡创办庆阳中学,1939年调平凉中学任校长。次年创办高中部,并想方设法大量延聘优秀教师。其中有留日归来的刘养峰先生,北京大学毕业的王尧天先生,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已经考取留美,因母病未能成行的刘绍堂先生(后为清华大学教授),西南联大毕业的王继位先生。武汉大学毕业的孙家鼎先生。在田校长和这些骨干教师的努力下,把平凉中学办的有声有色。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
我想在这裡把刘绍堂老师多说几句。刘老师教高三物理,高等数学和英语。课讲的实在好,每个学生都喜欢上他的课。刘老师还是个大孝子:他正准备出国留学,母亲“中风”半身不遂了!他是独子。父亲又是军人。他放弃出国,留下来照顾母亲。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飞机经常来轰炸。他给母亲做了个比“婴儿车”大许多的木车,车轮按有滚珠,。一拉警报,他就把母亲抱到有软椅的小木车上,推着赶紧向城外防空洞跑。抗日战争一胜利,他就回清华大学了。1985年我和几个在北京工作的学兄去清华大学看他。他刚从一级教授位置上退休。当回忆起在平凉中学教书那一段时光时,他深情地说:那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6年。虽然很艰苦,但内心很充实;照顾着母亲,生活很愉快。我一边教书,一边研究理论物理。先后在国外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是我事业上最有收穫的几年。
从1940---1949平凉中学高中部共毕业学生300多人,其中有一半考国内各大学,后都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樑。其中有好多毕业生,回到家乡教中学。当时陇东其他各县都只有初级中学。
早期的平凉中学还出了好几个为共产主义奋斗的革命家。如中国共产党甘肃地下党的创始人王孝锡烈士,保至善烈士,任鼎昌烈士;创建并任中国工农红军第24军军长的赫光烈士。
一百多年来,平凉中学培养数十万学子,大多服务于教育,科技,文化界,少数服务于军,政界,商界。专家,教授成千上万,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军政界突出的校友有原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周仁山,原青海军区司令员兰仲杰少将。教育,科技部门仅我知道的博导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特殊贡献的专家有几十名。所以说,我的母校----平凉中学这个地处西北有一百一十年历史的百年老校,是一个很不一般的学校!
2015/1/20于奥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