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中体悟到的亲子教育
当我们冲破了最初的物质需求后,进入了金字塔的第二层:对于爱和所属的需求。
这里的众生认为“爱”与水和空气一样重要。因此他们一生都在为爱寻寻觅觅。虽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辛劳,但也唯有这样的执著者,才能体味到爱的真谛,才有希望冲破这爱的牢笼,步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当从追逐金钱的游戏中全身而退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突然拥有了大把的时间,可以和家人和朋友们一起慢慢分享“爱”。幸运的孩子们将被我们的爱所包围。在爱中成长,因此他们总是充满爱心和快乐。随着年龄的增长,除了孩子的身份,他们变得更像我们的朋友。不久以后,他们将完全独立,建立起各自的幸福家庭。我们能送给他们的珍贵礼物,就是和谐美满的婚姻。
世间大多数的人在成年后,都会选择通过爱情和婚姻建立起一个相对稳定的家庭。而佛陀的弟子们很多都示现为出家人,一群没有婚姻羁绊的人。所以寻求圆满的爱情,很少有人会将目光投向佛门。和仁波切们(藏传佛教里的出家人)聊天,他们也常常半开玩笑地说:“我五岁就出家了,谈恋爱的事情,你们才是内行!”
而佛陀却亲自为我们演绎了美丽而深刻的爱情故事。
在定光佛时代,有一位名叫“儒童”的修行人。他听说佛陀即将到来,想到自己将有机会当面向这位智慧导师求教,接受这位“过来人”的亲自指导,欢喜无比。为了表达内心的敬意,他想用鲜花来供养定光佛。正在四处寻觅时,遇见了美丽的女子瞿夷,手持七茎青莲花。儒童从她手中买下了莲花。美丽的情缘自此开始。
瞿夷被儒童志求正觉的决心和仁慈超脱的风度深深吸引,希望自己生生世世能以他为依靠,追随他直到终极的圆满幸福。儒童答应了瞿夷的请求,并引导她和自己一起发菩提心,带领她一起行菩萨道。就这样经过了一世又一世的生命历炼,他们一再结为夫妻,始终没有背弃初次相识时的誓言。
直到这一世,当年的“儒童”投身为释迦牟尼,为了了彻宇宙人生的真相,为了圆满佛道,他决定悄悄离开温柔贤淑的太子妃耶输陀罗(转世的瞿夷)和出生不久的儿子罗睺罗出家修行。七年后,他修成正果回到家乡。
耶输陀罗因为自己是弃妇,把自己关在房里不肯与释迦牟尼相见。佛陀走进了妻子的房间,面对始终对他情深意切忠贞不二的妻子他会说什么呢?是道歉?还是一番舍身求义的大道理?
读着佛经,耳边响起的是佛陀温暖的声音:耶输陀罗!还记得往昔世前我们共同许下誓愿时的情形吗?初见之时,你就清楚地知道自己爱慕的是一个追寻觉悟,探索生命真谛的人。你被他的生命情怀所吸引,祈愿要和这样的一个人共度人生,生生世世永不分离。我对你的爱从来都没有变过。现在是什么缘由,让你面对圣道止步不前,伤心忧愁呢?
善解人意聪慧过人的耶输陀罗听了这番话,霍然忆起自己过去的生生世世。和“儒童”一起走过的每一世,每一天,每一分,乃至每一秒都历历在目。世间最有情、最有义的丈夫,舍佛陀还有谁呢?耶输陀罗落下了感动的热泪。
和心爱的人手把手,肩并肩,穿越时空永不分离的童话是可以实现的,只可惜现在相信的人越来越少。如果爱情和婚姻在我们的内心里已经沦为了一种交易的话,我们离幸福就会很远。因为物质的东西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衰微,交易的筹码就这样天天贬值,只留下猜疑、争执、无奈和恐惧。美好的爱情只给你带来了很多的痛苦和眼泪,多么可惜。
其实这个世界上很多能给你带来巨大幸福的东西都和金钱无关。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越往上走,离物质需求越远,而幸福的指数却越高。情圣们一定会问:这个世界上,还有像儒童和瞿夷这样的痴情种子吗?我不敢保证。不过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进而帮助我们的孩子们成为这样的人。
凡夫的眼里看到的世界永远是残缺的,所以才会留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千古感慨。即便如此他们内心的深处还是渴望着千里共婵娟的那一幕。而事实上,从塔顶往下看,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完美的世界里。每个人都象一块磁石,一切我们希望出现在自己生命里的,都是可以感召来的。所谓“享千金之产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那么想要获得幸福婚姻的人们,看看自己对于爱情,对于爱人,是否已经为他(她)保留了那颗最纯洁最美丽的心?乃至我们今生所获得的美好的身体,这都是献给我们爱人的最珍贵的礼物。我们有没有好好地守护?
好好爱我们的孩子们,把纯洁的爱情观传给他们,让孩子们学会认真地去寻觅同样纯洁的另一半。美满的爱情和婚姻不是童话,而是他们未来的每一天。有了这样的生活基础,他们才有潜力超越金字塔的第二层,向上一层次攀登。
仰望金字塔顶,空中传来熟悉的声音:
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