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江苏省五位代表,在参加湖南长沙召开的全国人事制度改革研讨会后,应江西省同志的邀请,来到南昌参观访问游览。感谢热情好客的江西朋友,给我们周到细致的安排,三天的活动,非常顺利,丰富多彩。这是一次友谊之游,丰收之游,惬意之游。
一, 滕王阁里缅怀王勃
十月的南昌,天高气爽,风和日的,桂花飘香。赣江两岸,风景如画,碧波荡漾,江水东流不息,游人穿流如织。好一派历史文化古城的气派。我们在江西乐先生陪同下,来到位在赣江畔的著名楼阁一一滕王阁。
中国江南有三大名楼:江西省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岳阳的岳阳楼。滕王阁为什么列为三大名楼之首?我们慕名而来。
当我们兴致勃勃走进滕王阁,望着这秀丽景色,使我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滕王阁历史悠久。它是唐太宗的弟弟李元婴在洪洲都督时所建,距今己有一千四百年历史。多次被毁,多次重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人民政府斥巨资重新修建,面貌涣然一新,光彩夺目,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现在的滕王阁连地下室,共九层,高57。5米。我们逐层参观游览,无论它的高度、面积,均胜于历代的四阁,超过黄鹤楼和岳阳楼,仍然是三大名楼之首。
这里风景优美。赣江两岸秀丽景色,很有特色,尤其是梅岭。在滕王阁远眺和梅岭近览,这里的峰峦叠嶂、旖旎,溪漳之蜿蜒曲折,山谷之幽静深雅,岩石的突兀多样,云雾飘逸缠绕,风光之明映暗掩、、、、,组成了翠、幽、俊、奇等的鲜明特色。啊!这里钟灵毓秀,有小庐山之美誉。
滕王阁之所以有巨大声誉,归功于王勃的绝世美文《滕王阁序》。
这一天,阎伯屿为洪州牧,在滕王阁举行宴会,宾客盈门,异常热闹。王勃有幸应邀出席。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朝名人王通的孙子。父为亦趾令。王勃天赋聪慧,勤奋刻苦,在父母亲的精心薰陶下,六岁就能写文作词,未成年被誉为“神童,”朝廷授予朝散郎。王勃二十一岁那年,回家省亲,路过南昌。阎伯屿邀请王勃出席。王勃少年英俊,才思敏捷,一鼓作气,即席作《滕王阁序》,技惊四座,阎伯屿目瞪口呆,惊叹王勃是旷世奇才。
《滕王阁序》是王勃的力作,脍炙人口,传世佳作。我们在中学里读过,十分佩服王勃的文才和文笔。今天,亲临滕王阁,面对江山如此多娇,更感觉到此序是旷世奇文,王勃是绝世奇才。他的《滕王阁序》把写景、抒情、励志、求教相结合。结构最优化:点题、近境、远近境结合、远境感悟、抒怀励志、收笔以谢,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精细入味,收放自如,对仗公正,文字优美华丽。特别是意境开阔,大气悠远,志存高远,他二十一岁时,怀才不遇,“无路请缨”,报国无门,字里行间透露出不甘寂的灵魂,永不言败的精神。的确是一篇晶莹剔透,光芒四射的绝世美文。历久弥新。千古不衰。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天一色”。此乃绝世名句。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弥坚,不坠青云之志”。此乃人生励志的座右铭。
王勃之所以成为“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之一,主要在于他的文学主张为崇尚实用,创作壮而不虚,刚为能润,雕而不散,按而弥坚的诗文。这一主张是对当时以上官仪为代表的“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的歪风的有力、尖锐的批判。王勃开始自觉革除齐、梁诗风的不正余风,促进了唐代诗文的鼓变。
王勃身体力行,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传世之作有九十多篇,其中有赋、序、碑、表、领等文体。特别是《滕王阁序》在唐代己脍炙人口,被誉为“永垂不朽”的“天才之作”。王勃的王勃的诗词被编入《唐诗三百首》的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全诗如下: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记忆体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是在送别知己,是悲伤之别,可是他前面的六句,都是为末联(最后两句)蓄势,不言伤别,而伤别独深。此乃王勃的妙笔。诗句:“海记忆体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在四海里面,还有你这个好朋友;现在我们俩虽然分别了,但是不管走到哪里,遍天下的地方,也好像近处的邻居一样。这两句是绝世名句,我们在海外的游子一定感悟到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可惜,王勃在渡海时,不幸溺水身亡,年近二十九岁。王勃英年早逝,痛失奇才,令人惋惜!令人痛心疾首!
乐先生问我们观看了滕王阁有什么感悟?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好景,天下绝景。 《滕王阁序》天下美文。王勃天下奇才!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乐先生说:游览了滕王阁,不瞻仰“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于没有到南昌来。好罢!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二, 八一起义载入史册
我们认真、仔细地观看了纪念馆的展览室。每一版展览,每一张画片,每一张照片,每一件起义的实物,使我们留下了强烈的感觉。
1927年4月至7月,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在这革命的紧急关头,中共中央经反复研究,决定举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
l927年8月1日2时,南昌起义爆发了!有谁指挥的呢?是有周恩来、谭平山、听挺、朱德、刘伯承、贺龙指挥下进行的。
起义总指挥部设在江西大旅社。按照中共前委的作战计画:由贺龙指挥第二十军第一、二两个师,进攻旧藩台衙门、大土院街、朱行车站等。由叶挺指挥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攻打松柏巷天主教堂、新营房、百花洲等处。战斗进行了五个小时,起义军歼灭敌人三千余人,缴获各种枪枝五千余支。当天下午,聂荣臻、周士第率领驻马回岭的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七十五团部队参加起义,部队在2日拂晓抵达南昌,与主力部队会合。
起义部队仍旧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由贺龙兼代总指挥,叶挺兼代前敌总指挥,刘伯承任参谋长,郭沫若任政治部主任。下辖三个军:
第十一军由叶挺任军长,聂荣臻任党代表。
第二十军由贺龙任军长,廖干吾任党代表。
第九军由韦杵任军长,朱德任副军长,朱克靖任党代表。
南昌八一起义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具有战略性、全域意义的一次革命武装暴动,打响了革命武装力量向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表达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继续推向前进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创建人民军的开始。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评选十大元帅,竟有七个元帅是领导、指挥八一南昌起义的。他们是:朱德、刘伯承、贺龙、陈毅、聂荣臻、叶剑英、林彪。
纪念馆的同志要我们写下留言。不好推辞,我思考后写下:
八一起义载史册
人民英雄人人敬。
发扬第一枪精神,
把革命进行到底。
三, 画家朱耷名扬天下
乐先生知道我们爱好书画,特地带领我们参观著名画家朱耷纪念馆。
中国画至清代,文人山水画兴盛,但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追求。一派是以摹古为累旨,受到王室重视,居画坛正统地位。以四王为代表,他们是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另一派是活跃在江南地区的一批明代的遗民画家,寄情山水,借画抒情明志,艺术上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以四亇和尚为代表,他们是朱耷、石涛、石溪、弘仁。这四个僧人都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借画抒明身世之感和抑郁之气,寄托对故国山川的炽热之情。艺术上主张借古开今,反对因循守旧,重视生活感受,强调独抒性灵。他们冲破摹古樊篱,标新立异,创造出奇肆豪放、磊落昂扬、不守绳墨、独具风采的新鲜画风。他们不仅仅对当时画坛为之一掁,而且给予后世以深远影响。其中以朱耷的成就最为显著。
朱耷就是八大山人,他是明代宁献王朱权九世孙,世居南昌,出身书香门第。明朝覆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隐姓埋名,先落髪为僧,后为道士。他一生刻苦钻研绘画,勤奋磨砺品性。对明忠心耿耿,以明遗民自居。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良月、道朗等。八大山人寓意深刻。八大两字似哭,山人两字似笑。合起来即哭笑不得。他说:“无聊笑哭慢流传”。他八岁能作诗,十一岁画青绦山水。
我们怀着浓厚兴趣兴尝了他的一张张优秀作品,围观了他的代表作:《枯槎鱼鸟图》。画的中心部位在假山旁的一棵枯槎上,躲着一只黑鸟眼睛注视着下面的鱼塘,可是不见鱼的影子。画的上方有几枝树条,随风飘摇。大家都称赞好画,含蓄、寓意深长。
综观八大山人的画缘物抒情,以象征、寓意和夸张手法,塑造奇特的形象,抒发愤世嫉俗之情和国亡家破之痛。笔墨洗练雄肆,构图简约空灵,景象奇险,格调冰冷隽,达到了笔简意骇的艺术境界。
八大山人虚心好学,又富有创造性。他的山水取法著名画家董源,更取著名画家董其昌明洁秀逸而滋润的笔意。花鸟画受明代林良、徐渭的影响,自成一格,一花一叶,石,结构奇特,生趣盎然。一张白纸,画上一只鸟、一尾鱼、一朵花,造成玄奥的意境。
八大山人还是个书法大家,他将书法的原理用于笔,用于章法结构,因此,他的画面构成,具有基于抽象思维的控制,表现万物,只用墨笔,不用颜色,墨色的花鸟山川就是他眼睛旨到的世界。在画里充分表达他讨覆亡的明王朝的无限眷恋和哀悼。
八大山人书画的最大特色是少,以少胜多。描绘的对象少;塑造对象用笔少。以少少许胜多多许。
八大山人总结自己创作经验:“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拱依乱世杈柳枝,留得文林细揣摩”。郑板桥称赞八大山人的经验是“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不多泪点多”。清朝皇帝要八大山人出山、画画,他都巧妙地加以拒绝,表示对大明的忠心。
在结束英雄古城南昌的参观游览后,江西省的同志将陪同我们前去人文圣山一一庐山旅游,在下一篇游记中,详细向朋友汇报。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