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赛就像铁树开花————要等好长好长的四年才看一次,真急死人!
那人说了,光阴似箭,你急得哪门子事儿?南非的歌舞我还没忘呢,这不,巴西的森巴舞就跳完了。
我说,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算算我这辈子还有几次看世界杯呢?中国人何年嘛月才在世界杯赛的绿茵场上露脸呢?
哟,为这事发愁呢?咱社会主义社会就有个优越性,只要领导肯重视,肯抓,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你瞧咱们的大大经常以踢球的姿势出镜。没准中国足球扬眉吐气的时候不远了。
唉,我倒没这么乐观。这社会主义优越性我没有异议。当官儿的一声令下,谁敢顶风作业?只是足球这事不是换几个当差的,多办几个足球学校就能完事大吉。别看小小的足球,轻轻的、白白的,似乎谁都可以轻易地把玩起来。这圆圆的球后面还藏着许多玄机在里面。在中国,巨大的民族劣根性已经将它抹黑压瘪,再让它欢跳起来谈何容易?
好家伙!你这纲上的也太高了吧?不就踢个球吗?犯不着那么忧国忧民。
不是我顶真,足球伴随着我长大,我玩过也迷过,甚至梦想当个足球运动员,我太了解它了。在这我不想写论文,面面俱到长篇大论,单挑几件事说说吧。你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有人说中国十三亿人口就挑不出十一个会踢球的?我说挑不出来。人口多并不等于足球人口多(我指的是玩球的人口)。印度人也不少,你见过他们踢球吗?反过来说哥斯大黎加只有二百万人口却能让世界冠军队吓一身冷汗。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足球人口多,几乎人人玩球。中国球迷不少,喜欢德国队的球迷多得连德国人都汗颜,可谓喧宾夺主迪尼斯世界纪录第一。但和球迷相比踢球的就找不到了。在中国除了足球学校,踢球的少年可能少得可怜吧?业余足球俱乐部更是凤毛麟角。连足协都说不清,正式公布注册足球人员只有八千,俱乐部一百。如果这是真的,小国哥斯大黎加的足球人口轻而易举超过中国。另外英国足球人口是四百万,日本俱乐部两千家。这样的数字对比你能指望中国足球做什么?一个事业的发达必须有雄厚的群众基础,要是现在的广场舞大妈都换成广场足球少年,中国足球就有希望了。
中国足球人口稀少的不可思议,这是怎么回事呢?那就不得不谈到咱们中国人的劣根性了。
第一,“天桥的把式”。这原本是摆摊卖大力丸的伎俩。摆个架势,看客以为他会露两手,便耐心等待。殊不知架子搁在那儿却耍起嘴皮子来,半个时辰不见功夫,光听他那儿穷啰嗦,这才明白原来是个推销员。当今世界,谁干事谁倒楣,这“光说不练或少练”的伎俩便被发扬光大,推广到各个领域。足球界更涌出人山人海的热心球迷,说什么的都有,讽刺挖苦的,出谋献策的,评头品足,摇旗呐喊,轰轰烈烈,说得头头是道(包括我),就是不肯下到绿茵场上踢两脚。
第二,这也难怪,球迷也想踢球,可场地在哪儿?记得小时候,我读的初中学校是个普通学校,和许多别的学校一样运动场不可少,我就是在那黄土地球场度过了三年初中的大半光阴。我不知道它现在是否还在?贪婪的房地产开发商盯上它好久了。我就不明白那球场也是中国人造的,而且那时的人比现在土的多了,没文化多了,怎么他们就懂得城市建设不光是楼,楼,楼呢?
现代化了,中国人不知何时喜欢扎堆,见什么好便一窝风地去抢。文革时是三转一提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加一手提半导体收音机)后来是三大件(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现在是房子、车子。人民生活是提高了,可这里是不是还有另一种动力在作怪呢?房子车子成了现代人身份的标志。人们可以牺牲精神的需求,身体的健康、社会的和谐去单单追求房子车子。这种虚荣的社会压力造成了城市的单一性。足球场既不是身份的标志,又占地方,要它作什?
不过有意思的是:高尔夫球场比足球场大多了,非常占地方。但它在中国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却令人目瞪口呆,近二十年也就是中国足球走下坡路的二十年,大城市拥有高尔夫球场的数量已接近或超过国际上相应的城市。你懂得,这是为什么。
第三,我在上海的原单位,一同事儿子被市体工队看中,说足球、羽毛球任他挑。同事选了羽毛球。足球迷的我很不爽,质问她为什么?她振振有词:“羽毛球是个人项目,成败全靠自己。足球是集体项目,你一个人努力顶屁用!你别撇嘴,妈妈们都这么想!”
今日我无意看到一消息:网球运动在中国蓬勃发展,网球人口接近一千万。这和足球人口的江河日下相比,我还需要再说什么吗?世人说:一个中国人是条龙,十个中国人是条虫。你是否有了新的体验?
我小时候中国足球东亚第一。什么“恐韩症”?韩国从来就没赢过我们。日本那时连足球是圆的还是方的都不知道。曾几何时我长大了,变老了,东亚足球排位颠倒了。日本当上了华山论剑的龙头老大,中国要赢日韩居然成了天方夜谭。此一时,彼一时,中国足球何时再赢得“三十年河西”呢?路漫漫其修远兮,等咱们改了这些臭毛病后再谈吧。
2014/7/21 于奥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