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中体悟到的亲子教育
藏传佛教中有一门很古老的入门课程叫作“心类学”,与我们现在所讲的心理学很相似。但有趣的是,它按照因果缘起的法则把我们内心的念头进行了分类。人的念头有粗细之分,越是微细的心念越容易被粗糙的念头所掩盖,可是最终主宰我们命运的却是那最最微细的念头。这一说法与现代心理学家所分析的意识和潜意识不谋而合。
几天前有幸聆听了美国当代微生物科学家布鲁斯教授( BRUCE H.LIPTON)分享的人生经历,其中有一段和潜意识有关。那年,在前往演讲的路上布鲁斯教授高速行驶的摩托车出了车祸,有幸的是他当时戴着头盔,虽然失去知觉半个小时,并无生命危险。此后的几天,全身疼痛步履艰难。他的一个学生(心理学医生)邀请他去自己的办公室。当时布鲁斯教授对于心理治疗是抱有成见的,因为他们这类的科学家相信的是看得见,摸得着,至少是可以测试的东西。而精神、心念这些不着边际的东西是不入他们的法眼的。也许当时身体的疼痛过于强烈,他竟然同意了那个学生的要求,进入了心理治疗室。此后所发生的事情彻底改变了他对于人生的看法。
医生首先让他双手前平举,然后开始用手把他举起的双臂向下压,同时要求他用自己的力量抵御来自医生的压力。 “这些真是太小儿科了”布鲁斯教授一边做一边想。
然后医生要求他一边做一边大声说:“我叫布鲁斯”。虽然觉得这样的治疗很无聊,可是出于礼貌他还是照做了。
接着医生要求他一边做一边大声说:“我叫玛丽”。布鲁斯教授也照做了,可这次,他的双臂突然无力地垂了下来。
“这不可能”布鲁斯教授要求重来一次。他特地休息了一分钟,然后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双臂上。可每当他大声喊出我叫玛丽的时候,双臂像着了魔一样做自由落体运动。
作为一位有名的前沿科学家,他马上虚心求教。心理学医生告诉他:刚才的现象是因为我们的潜意识和意识发生了冲突。尽管我们大声地说自己是玛丽,可是我们的潜意识却认定这是一个错误的判断。它的表现方式就是撤除部分肌肉的力量,双臂才会轰然崩塌。
布鲁斯教授的故事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在我们意识的背后,还隐藏着另一个主人——潜意识。当代心理学认为,我们的意识只占整个头脑功能的百分之五,而百分之九十五的功能都属于潜意识。那么我们的潜意识到底知道多少,它对于事物的认知又是从哪里学来的呢?表面上来看,认定自己是金字塔顶的“人杰”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可是我们的潜意识认可这个判断吗?很多人的人生如此纠结,我想也就是他的潜意识无法和意识统一的结果。
睿智的佛陀没有在佛经里直接提到潜意识,他用了另一个词“习气”。他认为凡夫想要成佛有两个障碍,第一个障碍是“烦恼”,第二个就是“烦恼的习气”。千万不要以为用智慧断除了烦恼,我们就会万事大吉。相反,此后还有很漫长的修行之路——对治习气。
无论是烦恼还是烦恼的习气,最初的播种者是我们自己,最后的收场者也必定是我们自己。请回过头来,看看那个住在我们内心里的孩子,他是被长养得健康大气,还是被摧残得面目全非。他能自豪地告诉世界:我就是完美的人杰吗?
反观自己,我不能!因为在我的潜意识里,被播下的是;竞争再竞争!虽然我不完美,但我永不放弃。
所以我的前半生都很努力,却只是忙着应付琐碎的日常生活。在认识佛法之前,从来不敢奢望去成就任何对人们有益的事业。直到皈依佛门的那一刻,才开始遵循佛陀的教导,尝试着做一些利益众生的事情,因为这是我们作为佛教徒应有的本分。可是,一旦发生重大挫折的时候,就会被无情地打回原形,认为自己仅仅是一介凡夫,不能成就“人杰”的行业。
如果我们能够在一开始,就帮助我们的孩子们(内心和身边的孩子们)在潜意识里播下正确的见解,那么他们的一生将会多么勇敢多么有力。当在潜意识里认定自己就是“人杰”的时候,那么此生就再也没有任何的东西可以阻挡他们登上塔顶了。
攀登金字塔的第二课,成为自己意识和潜意识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