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中体悟到的亲子教育
前言:
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
一个家长的最大成功,
是他让自己内心里的这个孩子快乐成长,
长成了一个伟大的人。
拥有了这样的能力,
就能幸福地过好一生,
不仅如此,
还能将整个世界,
变成一个永远幸福平安的地方。
而这一切,
始于那座神奇的金字塔。
(一)
埃及的金字塔是法老们死后的安息之地,虽然后人对其充满好奇,可那些千年不腐的木乃伊却总是守口如瓶,只留给全人类一个世界之谜。
心理学理论界的那座金字塔(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被很多后人反复引用,在指导大家了解内心的同时,也成功地把我们圄在了其中。
同样的一座大建筑,古往今来很多人进进出出。和中国的围城不同,塔外的人依然想要冲进去,而塔里的人并不想冲出来。因为他们觉得,这样的人生就是自己的宿命。
大多数的人被圄在底层,劳苦一生为生计奔波。
有些人被圄在第二层,为爱寻寻觅觅,定要完成那心有所属的目标。
还有些人被圄在了第三层,对于觉醒自我这件事,众望所归也好,孤芳自赏也罢,总得有个交待。
再往上走,就会有点清寒有点孤寂。
第四层里的人们已经对于自我有了清晰的了解,他们一心渴望的是这个自我在现实中的成长。所以他们关注的是:自由、正义、有序性、个体性、意义、自足、简单、趣味性、存活性。 。 。 。 。 。
第五层里人们探讨的内容更加深入缜密:真理、美学、感恩、善良、精神和觉醒。
而在金字塔顶端的是自我实现。
马斯洛认为,人们只有在满足了下一层的需求后,才能实现上一层的需求。他鼓励大家勇敢地去攀登这座金字塔。同时也指出,真正能够登上塔顶的“人杰”仅是屈指可数的几位。对于这位金字塔缔造者的最后断言,多数人都深信不疑,可也就是因为它,人类中的大多数硬生生地被关在了下层。
远离纷繁芜杂的大都市——上海,在奥克兰的乡间小镇落户,让我们的物质生活变得如此简单,剩下的时间可以全部用来攀登“金字塔”。
虽然最后学习的专业是教育管理学,得到过心理学教授的亲自点拨,可半途还是决定弃用西方心理学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东方古老的“禅修”方式。总是徘徊在东西方文化之间,渐渐地真的有点分不清孰东孰西了,只好融成一体贻笑大方。也许这就是我今生的命运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