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的古村落,作为文明古国自然遗存不少。但目前作为旅游产品推出的古村落,经过旅游公司的包装或外来商家的介入,几乎全都变了味。除了老祖宗留下的老房子外壳外,传统的古韵已荡然无存!你走在里面再也不会感受温情和安宁。
可是在滇西横断山脉南端的山窝里,却还保存着这样一个白族村落,千年的岁月流淌,没有带走它的民俗生态;当代急剧的现代化进程,没能改变它的古韵犹存。这就是诺邓村——在云南省最早的史籍《蛮书》里有记载,至今1300年保持原名称不变的村落。
从云龙县城去诺邓村7公里。诺邓村坐落在一条山沟的南坡上,沟底溪流淙淙,房屋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看上去没有什么现代建筑。村口有停车场。进村不收门票。
村口溪流旁,有一口盐井。这是一口21米深的直井,自汉朝开采以来历2000余年,至今仍在使用。正是这口盐井造就了诺邓村。村民从井里打盐水,开炉灶煮盐,熬成的食盐由马帮运向四面八方。历朝历代都在村里设置管盐机构,现村中保留有明朝盐课提举衙门旧址。
走进山坡上的诺邓村,会发现村里的巷道纵横交错,清一色由石板铺就。村里几乎三步一阶,五步一台,谁也数不清村里有多少级台阶。因此家家户户都饲养骡马,作为家庭进出的运输工具。
诺邓村至今保存着完好的古村风貌和原生态。明、清古建筑遗存较多,最古老的是万寿宫,为元代所建。依山而建的民居前后人家的楼院相接,但形制风格各异,既有白族的“三坊一照壁”特色,又保留有中原移民祖籍特色的“四合五天井”、“一颗印四合院”的布局,讲究整体结构与局部装饰的统一。
尽管诺邓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但学风蔚然,人材辈出。仅从几户诺邓人家族谱上统计,历史上贡生就有60余人,秀才有500多人。区区一山村,却建有孔庙,这在古代礼制中是个特许。
诺邓村出产的火腿非常有名,中央电视台摄制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有专门的采访介绍。它选用本村饲养的土猪的后腿,用自制的含钾井盐腌制,经过当地特有的酶菌长时间发酵,美味无穷!
行走在诺邓村,内心是矛盾的。作为来自现代都市的游客,我喜欢诺邓村的古色古香。但是作为诺邓人呢?他们的新一代还愿意厮守在祖宗的老房子吗?我在村里很少见到年轻人,他们大多外出打工,或在外置业了。
在中国当前快速推进的现代化、城镇化进程中,诺邓村还能继续保持它的古风犹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