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纽多少年了?和几位地道的洋人成了挚友?他们是怎样看中国人的?他们那颗欧式的心到底是怎样看世界的?
有几个孩子,几个孙子了?您带他们去拜访和游玩得最多的社交圈,是否依然是华人圈?
怎样才能了解西方文化,轻松融入主流社会呢?
以上这段文字节选于转经轮文化交流中心主办的“周末文化盛会”的宣传资料。而我和晓鸣则是这个非营利慈善机构的创始人。
真心希望有个合法的身份,能更好地服务有缘人。于是在洋人朋友们的帮助下,把所有的资料和表格都填好后,向有关部门递交了申请。一切就这样顺顺利利地批了下来。
那时候对仓央嘉措的情诗很着迷,其中有一句:“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轮,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遥想着满脸沧桑的修行士们,日夜不停的转动着经轮,为迷茫的你我守候到永远,心里就会莫名地激动。于是就把我们的文化交流中心命名为“转经轮”。
这是一个很独特的名字。一对虔诚的佛教徒,转动经轮,不是为了宗教,更不是为了超度,只为与您相见。
和普通的社团不同,作为文化交流,我们所有的活动始终都是在洋人和华人的互动中完成的。原来一直以为黑头发黄皮肤要融入主流社会是很辛苦的,没想到那些蓝眼睛想要了解中国文化更加不易。就这样,我们从一个友善的微笑,一个热情的拥抱开始,慢慢建立起彼此的友谊。
洋人朋友们打起了太极,在阴阳交错中体验着“天人合一”的境界。而华人朋友们的进步更大,不仅可以操一口流利的英语,还能在正式场合温文尔雅地享用西餐。华人学生们快乐地哼唱着英语经典歌曲,而洋人老师们则随身带着枸杞黄芪养生茶。东西方文化就这样随着我们的爱,悄无声息地进入了彼此的生活。随着大家语言水准的提高,渐渐地,除了长相的不同,几乎忘记了对方是外国人。
三月二十二日的周末文化聚会,很好地体现了这种文化的融合。
作为移民这个特殊群体,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放弃自己原有的文化。可是如果我们依然,穿着自己的民族服饰、讲着自己的方言、吃着自己的食物、完全按照自己旧有的思维和习惯生活的话。那么除了地理位置的不同,完全不会觉得自己身在海外。而在洋人朋友的眼中,纽西兰的移民政策仅仅为当地带来了很多相对独立的小中国、小印度、小日本。 。 。 。 。 。这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
西方文化的奔放,和东方文化的含蓄,表面上看来是很难结合的,可是只要彼此多一份尊敬和关爱,意想不到的结果就会出现。
社团在渐渐成长后,就会遇到很多管理的问题。而我从小到大,一直处于被别人管理的地位,虽然最后毕业读的是教育管理硕士,可还是不会管人。而有趣的是:身边的朋友都知道这点,所以他们总会想方设法地照顾我,管好我。所以我至今还能生活在完美的“梦想中”。
佛陀的僧团被称为“和合僧”,这是一个“和合”的团队。佛陀在《楞严经》中为我们讲解了“和合”的深意。
一块一块的砖,用水泥将他们砌在一起,就成了一堵砖墙。砖和砖之间,各自独立,既没“和”也没“合”,只是被强行粘在了一起。
做杏仁饼的时候,要把面粉和杏仁粉拌在一起,两种粉末“和”在了一起,可是若要仔细区分,还是能分出个别的颗粒,这时候虽然已经“和”了,却没有“合”。
画画时需要调颜色,把蓝色和黄色调在一起,两者都放弃了自己原有的色彩,通过“和合”变成了美丽的“绿色”。
“和合”需要我们放下自我,放下自己的妄想、执着,放下自己的烦恼和习气,真心实意地为对方改变自己,这样才能合在一起,全新的色彩便是这样产生的。
“黄皮肤们和蓝眼睛们'和合'在一起,会变成怎样的颜色?”我对着窗外发呆。
刚下过一场秋雨,纽西兰的天边挂起了一道七彩的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