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写到第六段,朋友鼓励再写下去。我没有动笔。原因是我有顾虑,接下去的故事要牵扯到仍健在的校友们,恐怕不妥。前两天从网上看到有人回忆那段的事情。既然他们不在意,我也没必要再拖了,顺势凑个热闹。
那个时代正是“大民主”最能折腾的时代,言论、出版绝对“自由”,街头大字报、小报随便写,随便印,怎么发行也各显神通,有本事贴到中南海红墙上都没人敢揭。 “怀疑一切”、“打倒一切”虽然面子上被批判,可行动中却成了各路红卫兵神仙的座右铭,摇晃着“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圣旨护卫。今天质疑这个,明天炮轰那个,平趟无产阶级政治大草原没商量。
当然这个“自由”是有圈子的,一不小心出了这个“圈儿”,哪怕只是口头说说,其结果别说吃喝无保障,掉脑袋都是稀松平常事。
我说的那些事儿多数是当时听得来、看得来的,也就是从小报、大字报上或当事人那儿得来的。虽然不是第一手材料,但在那“大民主”氛围下也没见有人反驳或澄清,大家就当八卦“享乐”吧。如有不实之处,望出面更正。
言归正传。
中戏文化大革命开幕式我没有参加,前面我已说过,低年级的学生那时正在山沟子里搞“四清”。回校后才得知,中戏第一张大字报是戏文系两个年轻教师写的。戏剧性的是,这两个年轻教师写好大字报后却犹豫着不敢贴,毕竟是炮轰党委啊,以五七年反右的教训衡量,那可是反党!弄不好自己要花钱买子弹吃。踌躇进退之时,校园中消失了好一段时间的叶向真不知从哪里得知这张大字报正在难产,立刻前去助阵:“贴出去,我签名!”于是中戏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诞生了,上面落款的是:梁恩泽、谢鲲、叶向真。
以后的故事不再细说,中戏党委、造反派的命运与世上的党委、造反派的命运如出一辙:李伯钊倒台,叶向真成了工作队的红人,据说可以列席工作队的核心会议。这里只需点一下:中戏的文革工作队是解放军,派出单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而当时的院长是叶剑英,也就是叶向真的父亲。
这关系有点搞,我想还是把它顺一下:叶向真原在北京电影学院上学,之前在哪儿读书模糊不清,为什么横竖不得劲儿也道不出个所以然,只知道大字报后来写着李伯钊说了话:“咪咪(叶的昵称)呀,到我这来上学吧。”随后叶向真胸前挂上了“中央戏剧学院”的校徽,攻读导演系。这和邓琳上中央美院有点相似,反正她们读书转来转去不费力气。要是说叶向真搞特殊化那真是冤枉了她,那一层的子女想学什么不都是一样?
李伯钊对叶向真爱护有加,有八卦为证:叶向真与刘诗昆的婚礼在中南海举行,总理也出席了。此时叶还是大学生。但国务院曾有通知:大学生在校时不准结婚。 “幸运”的是李伯钊在中戏宣布这道禁令时,安排在叶结婚半年后。
我这么顺是不是越捋越乱?随你们去吧,反正中国的政治场面就是这么一团乱麻。不是它搞,而是你要搞着看。
叶向真“反党”成功,以为从此仕途顺利,不想人算不如天算。毛主席站得更高。他老人家出去转了一圈,回来就贴大字报,炮打司令部,矛头直指刘少奇。而刘派出的工作队被描绘成镇压革命群众的侩子手。
沾了一手湿面的叶向真得想办法甩掉。好在中戏群众对解放军工作队也很有感情。叶向真有机可乘,一变身,她成了工作队时期受迫害对象。
中戏的政治形势变得又有点搞了。
这话还要从工作队在时说起,六月二十二日晚宿舍楼顶楼小礼堂,表演系的一帮学生批李伯钊修正主义黑线,“顺藤摸瓜”自然“摸”到身边的同学— —学生干部,认为这些人也是李伯钊的虾兵蟹将。于是将他们“揪”了出来,推到台上批斗。学生干部想不通,与批斗他们的同学形成对立。演员嘛,也许他们太入戏,结果会场上双方都精神失控,都有人口吐白沫,全身痉挛,倒在地上不省人事,这下批斗会场大乱,救人的,找医生的闹成一团,批斗会瞬时变成救生会……这就是中戏文革历史上有名的“六二二事件”。
当时工作队不同意这类做法,认为斗争的矛头应指向李伯钊为首的党委,而不是学生。
工作队撤走后,“六二二事件”成了中戏两派形成的分水岭。
一派以叶向真为首的“毛泽东主义战斗团”认为“六二二事件”大方向正确,不容诋毁,学生的革命热情应予鼓励。工作队否定“六二二”就是打压造反派,包括叶向真。
一派以低年级学生为主体的“红旗文艺兵团”认为“六二二事件”矛头指向学生是犯了方向性错误,导致群众斗群众,混淆了敌我和人民内部的矛盾。不管工作队态度如何,也改不了“六二二事件”的负面性质。
为了此事,中戏校园闹翻了天,大字报对垒,标语横飞,广播隔空骂仗,直至发生肢体冲突。至此中戏楚汉相争,大戏争相上演,其戏码之惊心动魄堪比清华“智擒刘少奇”。
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中戏“造反派”竟然是原工作队的红人,而“保皇派”是和工作队甚无瓜葛的平民百姓。把中戏历史拧成麻花的,我认为叶向真“功不可没”。
美女学长叶向真神通广大,学业成绩不错,毕业汇报演出话剧“山村姑娘”她是主演之一。这令亲临演出会场的叶剑英春风满面,好不得意。演出圆满结束后还特意上台与众演员合影留念。
在政治革命的大潮中她又是个老道的弄潮儿。风云变幻,她总能保持平衡,自由玩耍在风口浪尖上。
中戏工作队撤走之后,叶向真不久也“消失”了。不过这次虽然校园里看不见她的身影,但你却能感觉到在中戏两派政治厮杀中有她的无形之手在操控。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戏文革运动的前半期,毛泽东操控着全国文化大革命的进程,而叶向真操控着中央戏剧学院的文革进程。
(未完)
2014/2/6 于奥克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