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明眸善睐”这个词语是在高中的语文课本里,文章下面用小一号的字体进行了注释,意思是明亮的眼睛善于左右顾盼。此后每每看到那些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头脑里就会忍不住跳出这四个字来。
与这样的眼睛无缘,爸妈只给了我一对小眼睛。别人是目光如炬,而我进了高中就成了近视眼,无论怎样努力,透过镜片的只能是两道淡淡的目光。
移民来到新西兰,因为英语是我们的第二语言,所以交流起来就没有那么方便,不得不借助更多的手舞足蹈眉来眼去。本来是想以此来填补语言的不足,没想到阴差阳错竟然找到了一条交流的捷径。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把这种通过眼睛进行的交流称为“神交”。
在《圣经》里基督说眼睛是我们身上的灯。我们也经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些话里到底蕴含着怎样的深意呢?在我们探寻之前,不妨先好好注视一下自己的眼睛。事实上我们的眼睛是很有力量的。是爱是恨,怒发冲冠还是柔情满怀,所有的这些,通过我们的双眸,可以一览无余。面对谈话的物件,只要我们有一丝想要隐藏或想要逃避的心,就一定会忍不住把目光投向别处。实在无处可逃的时候,就会给自己的双眼蒙上一层冷漠的安全面纱,让您永远都不知道我在想什么。看看我们的周围是否有很多人已经拥有了这样迷离的双眸。
蒙上纱的眼睛就很难胜任“窗户”或“明灯”之责了。因为这样的眼睛更像一盏熄灭的灯笼,大多数的时候是熄灭的,只是偶尔会亮几次。
之所以把眼睛视为我们身上的灯,是因为当我们能够看清事物的真相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是充满光明的。如果与真相无缘,那一刻我们的内心一定是一片黑暗。基督向我们揭示的是一个十分重要却又不受人欢迎的观点。他说当我们的眼睛不健康的时候,我们的心灯处于一片黑暗之中。
那么您的眼睛健康吗?
和国内的无神论生活不同,很多朋友来到新西兰后都成为了教徒。那么这份宗教的虔诚,是不是可以让我们的灯更加明亮一点呢?这必须经过一段长期的历练。很多朋友深爱着宗教所带来的荣誉感,却体会不到上帝的爱;认真执行着每一条教条,却无法体现无私的悲悯。这时候,所有的宗教知识成了那道蒙蔽双眼的面纱,让他们既看不到上帝更看不到众生。这个时候我们内在的灯笼是黑漆漆的一片。
我们很容易抓住信仰体系的特权轻易地去评判他人的对错。道不同不相为谋,分裂就是这样开始的,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不同的宗教林立。可是上帝说:万民本是一体的。佛陀也说:一切的众生都有佛性。可惜只有健康的眼睛才能看到不同宗教不同种族后面完全相同的人性。
五月中旬,在洋人的社区Clevedon小镇,牧师马克决定进行一次特殊的周日礼拜,主题是亚洲文化。
“这里有很多亚洲人吗?”读完邀请信,我很好奇的看着马克。
“不多,刚刚好!”马克很神秘地对着我笑。
“亚洲文化可是历史悠久!你确定不需要帮忙?”我还是半信半疑。
“只懂一点点!不过已经够了!”马克依然信心满满的。
约上几位华人朋友我们参加了这个纯粹由洋人策划和组织的亚洲文化活动。没有载歌载舞的艺术表演,没有堆得满满的亚洲小吃,甚至连民族服装的痕迹都没有。应邀而来的亚洲朋友们一走进教堂,立刻就淹没在金发碧眼的人群里了。
在马克的带领下,大家脱下种族的差异,脱下文化的差异,当一切外在的隔阂都被脱尽的时候,当我们赤裸裸地站在上帝面前的时候,所有的人成了一个整体。
“教堂就是一群自由之人的聚集地,请让我们伸开双臂,欢迎亚洲朋友!”马克的开场白,立刻得到了全体信众的回应。教堂里的人潮翻动起来,每个人都以亚洲朋友为目标,迫不及待地向黑头发黑眼睛的朋友们送上一个个大大的拥抱。亚洲人被全体朋友们的欢笑和热情簇拥着,幸福无比!
此后,由不同的代表带领着大家,以亚洲的和平快乐为主题进行了一场特殊的祈祷。
孟加拉、不丹、柬埔寨、中国、香港、印度、印尼。 。 。 。 。 。一组组亚洲国家的名字被大家轻声念诵着。
伊朗、日本、韩国、老挝、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 。 。 。 。 。亚洲每一寸土地上的人们此刻都成了今天的中心。
菲律宾、斯里兰卡、台湾、泰国、东帝汶。 。 。 。 。 。我们祈祷世间灾难所带给人们的伤痛可以早日痊愈,每个人都可以过上快乐幸福的新生活。
就这样在遥远的新西兰,在洋人的社区Clevedon ,一切的目光和心愿都投向亚洲,和上帝一起我们把亚洲的朋友们深情的揽在怀里,藏在心头。远在天边的亚洲,此刻简直就近在咫尺。
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每个人都可以明眸善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