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从那方面说,笔者绝非是个“文人”,那为什么说这个话题?啰嗦的话得从几十年前当学生时说起。
中学那个时代的学子们自己、他们的家长乃至整个社会对学生学业取向,普遍弥漫重理工、轻文史的观念。这与国家百年动乱频繁,对立政治力量交替兴衰,人民经常无所适从,动辄得咎有关。
新社会建立之初,人们还牢牢记得多少过去生活在广大农村的亲戚朋友,旧时是被土匪骚扰欺凌,官兵索饷。一辈子以番薯粥渡日,在动荡的社会中劳碌勤俭,攒下一点血汗钱,置了点小产业,竟成了地主、富农,身家性命都搭了进去。城市谋生的一般民众,同样艰辛困苦,好不容易做点小买卖,谋个小差使,成了小业主、伪职员、伪警察甚至“历史反革命”。掉进政治贱民行列,自己做人战战兢兢,连家属子女也备受歧视,低人一等。生意大点成了资本家,更要提心吊胆过日子,压力之大有些只能选择自裁了却一生……。
搞技术、做医生,当教师尤其教数理化就比较好。即使“家庭出身”差点,影响相对有限。更因国家初成,急需各种科学技术建设人才。因此家中若有子正在学习的,无不希望培养他们长大后有一技之长,到时谁掌政就为谁服务。一般平民百姓的思想,最好谁也不要得罪,更不要与政治沾边,但求有个安稳日子。至于社会改造,民族前途这些大事,不是百姓有能力,随便敢去做的,因为做不好是会掉脑袋的。所以那时候流行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考大学之前,讲课颇受欢迎,在黑板写得一手好字的语文课冯老师,私下竟然也劝诫他的学生不要学文。他曾经在课堂上公开说:“我虽然是教语文的,但是我劝告你们还是去考理工好。我个人不主张学文科,即使去学外文,同“文”总还是有关!也不好,外文只是一个工具嘛!”冯先生说:“学文有什么好呢?!学文没明显的一技之长。学理工就不同,有明显的一技之长,一生研究、解决科学问题,生产问题。国家总有用他专长的地方,干净俐落,活得没那么多事”,“而且”冯老师说:“纯粹出于喜爱文学,都没必要学文。因为搞文的,难免沾染文人习气。一旦沾上,多数整天多愁善感、触景生情、长嗟短叹,思想精神好难快乐。”他举例说:“你们看那个北宋的易安居士李清照,她是古代中国文彩首屈一指的女性,真是天才。她填的词,虽然描写的都是一般的事情,用的也往往是一般的词句。由她一填就填得那么好,出神入化,文学艺术价值不可谓不高。但是,你从她的词中可以看出,她的一生总是那么忧郁。她的词给人感觉总是“忧”与“愁”。例子不胜枚举:想念心中人发愁不用说,早上起来就愁,见到“薄雾浓云”愁一天,乍暖还寒时站在窗前见到梧桐、细雨又是“愁”……。总之“愁” 几乎成了她多数作品的特点。”冯老师说:“不如年轻时心态自信一点,过于低迷、忧愁,自己不好受,更会错过发挥自己长处的机会,年老了容易得忧郁症……。”、
“李清照本来很有才华,但生平不很幸运,因为两次婚姻还遭受时人贬评。相信她离世时一定郁郁寡欢,很不好受,可见不管怎么说,或从那方面看,做文人都不好,不容易!”“难道你们希望一生在压抑与忧愁中渡过吗?”
前一阵在朋友家看电视,见到陈水扁呆坐在轮椅上发愣的样,做医生的朋友告诉我,从外表看“绝对是重度忧郁症!”只是按台湾的法律,忧郁症又不能保外就医。我就想陈水扁这个律师出身的文人一定很难受,如不能出狱,他会被忧郁症折磨死,这也许是对他贪渎的惩罚吧。不过这又使我回忆起几十年前冯老师的话,似乎才理解当时已花甲之年的冯老师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感言。
后
来这位阅历丰富的冯老师又在私下,对几个他喜欢的学生补充了他在课堂上不便公开说的话:“李清照的确是忧郁型的文人,她一辈子应该不那么快乐,甚至经常很痛苦。李清照不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很浓的女人,他的作品多以描述一个小女子日常生活为题材,但无疑都是发自内心的激情。她可以不需要掩饰情怀、拐弯抹角以及诸多思虑去完成自己的作品。所以她的文学艺术性才有这么高,这倒是她的幸运!”,“现在的时代已不同李清照的时代,即使你对政治一点兴趣都没有,思想上本来就想不沾政治,可一辈子搞文化工作,还是容易与政治粘连,搞不好容易讲错话,写错文章,很容易当右派的!”,“人的一生当然要为国家民族做点事,不过通过搞科学技术一样可以的。”
几十年前已故冯老师断定“文人不好当”,此事至今还如此吗?笔者以为,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个中国籍得主莫言多少能说明这点?香港有一个朋友以前曾招待过管莫业先生。他说那时见莫生,知道他是【红高粱】原作者,本来以为他会很有“品味”,谁不知第一印象是“木渎”,貌不惊人,不太主动说话。但一说话给人谦逊诚实的感觉,谈多了感到其肚子里“有料”,使你油然生敬。但就管先生这样一个不是出自科班的“有料”之人,在万众瞩目之前恐怕是一直以“莫言”警醒自己的,这也许是他成功因素之一?笔者感到即使至今管先生也不一定“畅所欲言”吧?当然写文章要顾及对国家、民族有利的事,但什么是对国家、民族有利的?很可能是苦不堪言的“良药”? !也不是可以随便用的呢!看来做一个文人,尤其在一个如此大的国度真的不易。
(25/10/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