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文友十余人在富春江聚餐。席间有说有笑,有交流,有碰撞,偶或有高雅的话题,更多是庸俗的笑谈。来者并非“群贤”,所谈亦多琐事。大可不必形成文字,甚至自吹自擂,既占了报纸的版面,又污了读者的法眼。
还是在“富春江”几个字上做点文章吧。
“富春江”确实是一个很美丽的名字,它的后面更有一系列美丽动人,也令人回味的故事。
富春江首先是一条河的名字,钱塘江的上游,桐庐以上便称为富春江。富春江及两岸的风光真是美丽极了。到底有多美,读者翻一翻古书也就知道了。你想想,江浙一带自古文人士子就多,又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雅好,早就把富春江描写得像朵花似的了,还容我多嘴?
我知道富春江这个名字大约是在文革初期。那时全国不管是学生,是干部,还是工人,每天早晨有半个小时的“天天读”的时间。所读的书就是毛选四卷和毛主席语录。你想想,连续若干年,天天捧着这四本书一本语录没完没了地读,还不把人烦死!可又没有办法,根本不允许你读别的书。实际上并没有人认真读,都是在那里装样子,举着本书,而心早已飞到爪哇国去了。我排解烦闷的方式是仔细阅读每篇文章后面的注释。与正文相比,那些注释涉及许多历史典故,倒是有着许多闪光的东西。
我排解烦闷的第二个招数是读毛泽东诗词。毛诗只有37首,除“把汝(指昆仑山)斩为三截”,“小小寰球”,“不须放屁”之类的大话、狂言外,也还有不少可读的词句。有一首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饮茶粤海未能忘
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故国
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
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
观鱼胜过富春江
我就是从这里最早地知道了“富春江”。
柳亚子是著名诗人,曾任孙中山秘书。国民党左派,为蒋介石所不容,曾遭蒋通缉。他是著名文学团体南社的创办人,抗战时曾协助张伯苓一起创办重庆南开中学。
中国古今知识份子,其读书的目的,说得好听点是想“达则兼济天下”,说得不好听点就是投机。连李白、杜甫、“七贤”、“八怪”,个个都是这副德行。这些人个个都自以为了不起,一心想傍个明君,把自己满腹经邦济世的学问贡献于社会。当毛泽东“真龙天子”的相貌露出来之后,文人士子,各方高贤莫不趋之若鹜,他柳亚子当然也不能例外。于是才有了“饮茶粤海”的往事,“索句渝州”的旧话。直到北平解放,全国大势已定,共产党邀全国各界名人齐聚北平,共商国是,柳亚子亦在被邀之列。柳亚子乐在心头,自以为果然遇到明君,“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立即收拾行装,美滋滋地来到北平。
在北平住下不久,他柳亚子便发现大不对劲。原来当时邀请的各方社会名流很多,“见人下菜碟”,按着威望、社会影响的大小,待遇有所不同亦是常理中的事。再说当时开国在即,毛、周等领导人千头万绪,自然也有应付不周之处。因对自己的住处和待遇不满,并听说毛、周今日“拜会”这个,明日“请教”那个,而自己一直无缘毛、周的面。便觉得自己受到冷遇,于是心中大为不满,写了一首七律呈毛主席:
七律——感事呈毛主席
开天辟地君真健
说项依刘我大难
夺席谈经非五鹿
无车弹铗怨冯驩
头颅早悔平生贱
肝胆宁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驰捷报
分湖便是子陵滩
这首七律整个就是一首向毛主席发牢骚、要待遇的诗。最明确、最露骨的是第五行“无车弹铗怨冯驩”一句。此句的典故出自《国策•冯驩客孟尝君》。战国时期各国盛行养士之风,各政治家蓄养大量有特殊本领的士子、能人,其中也不乏鸡鸣狗盗之辈,以备一时之需。齐国的孟尝君便是一个著名的养士者,门客有数千人。其中一个叫冯驩的,初来时孟尝君没有给于他足够的重视,待遇较低。于是他大闹情绪,弹铗(剑把)高歌,一要鱼,二要车,三要养家,孟尝君都一一满足。冯驩知恩图报,后来多次在危机的时刻为孟尝君出谋划策,立了大功。柳亚子借用这个典故,明显地就是向毛主席要职务,要待遇。而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柳亚子更是直接威胁如果不能如愿,待南方平定以后,他就回到他的老家江苏吴江的分湖,效法东汉初年的严子陵,过钓鱼的生活去了。
毛主席不是孟尝君,柳亚子也没要到“鱼”和“车”。一个月后他等来了毛主席回给他的一首诗,便是上面那首七律。诗中劝他不要牢骚太盛,以免“肠断”,还告诉他,如果想过休闲的生活,颐和园(时柳亚子在此居住)里的昆明湖,其风景比起当年严子陵垂钓的富春江要好多了。
后来新政府成立,他只得到一个政府委员的职务。可能与他自己的期望相差很远。其实,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就是当了高官又如何?李济深、张澜是政府副主席(当时没设国家主席、副主席),张伯钧、章乃器、罗隆基都是部长,可是后果又如何?即使是林彪、彭德怀、刘少奇等辈,后果又如何?倒是他柳亚子,什么也不是,一身轻松,平平安安一辈子。当初就没有,日后也就不会失去! 2012年6月22日于奥克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