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刻,我努力着,也痴等了十年多----感激华夏协会玉成,有这份涵容与理解,为我这痴人圆了一场阳春白雪的剧梦,即使同痴者为数不多,我也衷心感德.
五月八日起,每周二下午一点半到四点半,京剧沙龙朋友,全体进驻台湾华夏协会,为乡亲开启一扇研习中华传统戏剧艺术的聚会.我们不是票房,我们都把自己珍爱的京剧艺术资料贡献出来,给所有有兴趣的乡亲们欣赏,也讨论,也实验,也唱也笑也跑(圆场)也看当年的资深艺人们留下的影像....更重要的,我们从第一课基本认识京剧,不止是胡哼乱唱,我们去学习一出戏的故事情节,人物角色,唱腔身段,服装化妆,特色何在,精华何在,该如何欣赏?-------这相当于大学的戏剧课程,我们都是助教团,大家都在提问,也都在享受所有问题.
京剧里有许多基本知识,我们提出来界说,京剧里也有许多特色艺术,我们也提出来以供日后欣赏时的看点.我记得当年负笈美国念西方舞台戏剧艺术时,读到近代世界戏剧史,华人的京剧竟也占了一两个篇章.我记忆犹新的是,西方艺术学者对京剧艺术最感兴趣也最推崇的两个重点,竟是舞台与丑角!老外直夸中国人聪明,传统戏剧的舞台形式居然想得出用"虚拟"来诠释包括.----空荡荡一个台子,一张桌或一张椅,是闺房,是梳妆台,是床,是山岗,是书桌,是监房是门是.....全都合情合理.任何戏剧文明,对欣赏者最高的要求,是观众的想像力,推理力,(西片"虎克船长"的宗旨即在此,要我们过于务实的大人,请全心找回童趣,也就是活泼丰富的创造力与想像力)----有了想像力,京剧的舞台不再空荡不再孤寂,热闹繁华多了!
另外,京剧角色中的丑角作用,更令老外学者拍案叫绝:戏剧舞台中竟有那么一个角色,随时可变成整个事件的局外人,可调侃可说理可慨叹可评断还可以和全场观众直接相对交流,交换意见...这和全世界戏剧艺术比在一起,不能不谓之大突破.这丑,把许多隐晦剧情的说明与进行,做了点晴的提携,承接案由,他一人托烘,绝妙黠慧至极,不能不说中国戏剧学者世界性的突破成就.
我任职台北联合报记者时,曾被借调到报系民生报去跑过一段时间的综艺,京剧是我的路线之一,所幸当年正是台湾京剧在刚突破瓶颈来到转型大发展的辉煌期:老一辈从大陆来台的专业演员(多是早年富连成科班出来的优秀人员)五六十岁,思想成熟剧艺深有体验的年岁;而台湾自己培养的新一代苗子,也到了在舞台上展露头角的时刻,交相配合起来,写出台湾京剧史的新页.我一则大学本科学的是中国文学,美国念的又是西方舞台剧,一钻入这门嵌,汲汲地吸收学习,大鹏剧团的戏包袱马元亮老师就说过我:[我的学生有你这般好学好问就好了.]
也许是学术有专吧,我从不沾染一般人说的"习气":不捧戏子不玩私交不去探私隐,纯从事件本身报导,也常与他们业者讨教.所以,常帮他们代拟讲演稿----之前,先问好讲演重点,顺势请益,就学了不少.
来华夏参加京剧研习的乡亲,不要求嗓子清亮,不要求青春美貌,我请你们带来一颗澄亮剔透的心,然后把它全然敞开,听听我们的民族在几千年里,发生过种种故事的进程.时代划声而过,为什么这些类的故事留下来了?智慧的剧作家们,把它们铺陈在什么样的框板中,去突显人生?去警语后人?一幅"同光十三绝"的内容为何? 为什么是京剧的开山门祖? 价值瑰珍何在?那女儿的眉眼为什么那般吊俏?伸着兰花指扭着莲花歩,从九龙口走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韵?那男儿的脸上为什么是这种交杂的色彩?他要吼出的是冤屈还是忠义?大锣的哐当声作用何在?鼓键子里敲出的急急风又在焦急着什么?为什么潇洒盈巧的心要用南梆子来传导?为什么哭头的发束要抛甩向凌宵?为什么一出"四郎探母"会骇得将军禁演?为什么一出"霸王别姬"会令人潸然泣鬼神?为什么一场"活捉"会教痴女的爱怨成杀?-------事实上,千万出舞台的演绎,都直指你我的心,我们来慢慢认识人世,认识中国人的民族情爱与心思.
这里不是票房,不是教室,只是一群对京剧有"心意"的探索者,在纽西兰的乡亲一聚里,享受一回高格调的阳春白雪,让退休的侨居岁月里,充漾意境情趣的丰盈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