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的21世纪,改革开放后私营商业逐步恢复,豆腐西施杨二嫂孙女的的孙女也是30多岁的半老徐娘。古话说得好“徐娘虽老风韵犹存”何况30刚出头的徐娘还是嫩徐,那股子风韵比起黄花闺女来更添了几分成熟的骚劲,在鲁镇还是数一数二的风流,人们跟着祖上的叫法还是习惯地唤她为“豆腐西施”。此“西施”与彼“西施”一样的凸颧骨,薄嘴唇,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裡细脚伶仃的圆规。
此时圆规正往乡公所跑,她要找镇工商所的李所长问问申请执照的事。西施准备在鲁镇重操祖奶奶的旧业,万事俱备独缺这张营业执照。
“哎呀呀,李所长,你要去哪裡哟。”远远地看见李所长的身影,西施就招呼开了。听见招呼李所长停下了脚步“你是问你申请开豆腐店执照的事吧,所裡的报告已经打出去了,在等上面批。”见招呼的人是豆腐西施,李所长开门见山地说到。
“谢谢所长了!我就知道所长办事周到,等豆腐店办起来,你家的豆腐嘛,老娘我包了!……”西施还要说下去,话却被李所长打断。
“你还有没有别的事?镇委还有个会等着我。”
“没有了,你忙你的。”西施压住了自己的话头,站在街边幸幸地看着李所长离去的背影,一转身叉了回去。
鲁镇经鲁迅先生的一路包装而扬名,“豆腐西施”也其中的金字招牌一块。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今天镇党委是求之不得,工商所的报告上去后,立马指示“放行”。没几天豆腐西施店的原址鞭炮震天地响起。
“哈!恭喜发财,这麽快就开业了,妹子莫不是错进哪家后门讨来的营业执照吧。”
西施吃了一惊,抬头一看,见是孔乙己的孙子的孙子,人称小孔乙己的小孔。这个小孔生得与祖爷爷一般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光滑间时常夹些伤痕;一头乱蓬蓬的头髮,没有留鬍子。穿的虽然是西装但不笔挺,也没有打领带。还有些大,像借来的,身子在裡面咣荡咣荡的,可以打一个来回。
“狗嘴裡吐不出象牙来,人家镇裡是扶持传统产业,你也可以去申请开个‘茴香豆馆’,工商所肯定批。”
“我去受哪个累干嘛?‘茴香豆’从绍兴到鲁镇到处都是,早就卖烂了。再说现在谁要吃那个硬邦邦的茴香豆。不干,不干也。”
小孔将头摇成个拨浪鼓似的。别看小孔穿得不咋样,他可是继承了祖爷爷的基因,大学毕业后在镇群艺馆了裡谋了一份吃皇粮的差事。他专门管理群众文化和创作这一块,镇裡的文艺青年都得讨他的好,才能在粗糙的镇刊物上登块小豆腐乾。小孔比只会给小孩发茴香豆,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的祖爷爷不知强了多少倍。见话不投机,豆腐西施没有再理答小孔,嘻嘻哈哈地忙着招呼其他的客人去了。
原本他们两是两路人,打个哈哈就过去,不该有什麽纠结。可是偏偏豆腐西施又爱上了文学,搞起了文学创作。写别人不敢说,写写祖奶奶,写写自己还是可以的。得改变鲁迅对“豆腐西施”的负面影响,一来可以自己扬名,二来也是广告效应。打定主意的西施在起早贪黑的经营之馀拿起了笔杆子,十天半月还憋出了几千字。
这天下午西施换了件l蓝底金花的盘扣唐装,头髮盘在后脑,用一隻深蓝的髮夹掐成一个鬓,修了修眉,脸上澹澹地施了点粉,最后红唇轻点。西施在镜子裡看到了一位从陈逸飞《浔阳遗韵》裡走出来的江南淑女。她很满意,登上了高跟鞋,带了手稿,还包了几块豆腐。咯噔、咯噔,来到了镇东头的群艺馆。说是群艺馆,其实就是两间木板房,一间是会议室,一间是办公室。会议室空空的只有一张白板和一些跌在一起的椅子,办公室裡有几张办公桌,桌面上是一些杂乱的书报,其中的桌上有一台显像管的电脑萤幕,算是现代社会的象徵。
“孔馆长在吗?”豆腐西施怯生生地敲了敲门。
“你找我?!”应声而出的孔乙己见是豆腐西施找他,有些诧异。
“我就不能找你啦?我们中学还是同学,我的作文老师也经常表扬,你该记得哟。”
豆腐西施一边说,圆规的一条腿已经叉进了屋。孔乙己只好跟着进来,拉过一张椅子给豆腐西施。西施落座后,先拿出包好的豆腐递给孔乙己说到:
“这是今天刚推的豆腐,全手工的,保证是没有添加剂的绿色豆腐,特地给你留下的。”
“谢谢,谢谢你想着我。你找我有别的事吗?”
“这个,这个…,”西施打起了打起了噋,一丝不易察觉的羞涩从她的脸上迅速地闪过。
“有什麽事,你直说,别这麽吞吞吐吐的,我们好歹是老同学。”
“那我就说了,你别笑话我哈。”西施边说边拿出自己的手稿往桌上一放。
“这是我的一篇散文,是我的处女作,希望得到孔老师的指导。看看能不能给登登?”
孔乙己心裡吃了一惊,现在的散文真的不值钱,什麽人都敢写,什麽人都能写,卖豆腐的杨二姐也来凑热闹。本来想发作,说上几句,但刚受了人家的“绿色豆腐”只好先忍一下。话到嘴边变成这样:
“稿子先留在这裡,等我抽空读完后再与你交换意见。”
“谢谢孔老师!那我先告辞了。”
“不送!”
“留步。”
豆腐西施叉着圆规腿走开了,留下孔乙己望着留在桌上的手稿发呆。
“现在的社会怎麽呢?文学是在前进还是在后退?这杨二姐是传统的‘豆腐西施’还是当代的文学淑女?”
孔乙己纠结着没有想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