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犹太富商家庭,毕业于维也纳大学法律系的希欧多尔·赫茨尔(1860-1904年),以写作诗歌杂文开始文学生涯,以活跃政治家身份病逝维也纳;以新闻记者、报刊主编在维也纳知识界赫赫有名,以犹太复国运动领袖得享世界历史地位;以典雅优美的文风,大获成功的戏剧崭露头角,以高贵的品格、献身的精神终结一生;以慷慨的风度、非凡的魅力受人尊敬,赢得千百万犹太人的追随;以先知般的智慧、救世主般的光辉为犹太民族构建乌托邦的蓝图。
1891年赫茨尔作为《新自由报》记者派驻巴黎,这不仅是维也纳新闻界最令人豔羡的职位,而且巴黎还是赫茨尔心目中自由的圣地,人权的沃土。在巴黎期间,赫茨尔亲眼目睹法国反犹浪潮的高涨,共和国的诸多过错,犹太人都成了罪魁祸首,但凡民众不满现状,犹太人就是替罪羔羊。尤其是1894年着名的“德雷福斯上尉事件”使这位浪漫的唯美主义者心灵震撼,幡然勐醒,此前赫茨尔一直沉醉于戏剧性的幻想,想像有一天能与罗马教皇达成划时代的协定,亲自率领犹太人在圣斯蒂芬大教堂集体皈依受洗,把犹太民族从被驱逐被仇视的命运中彻底拯救出来。巴黎的亲身经历使赫茨尔的民族和宗教全盘同化的美梦破灭,自此他走上引导犹太民族迁徙,重返巴勒斯坦之路。
1896年,赫茨尔出版《犹太国》一书,他指出困扰犹太人千年的问题既非社会问题,也非宗教问题,而是民族问题,唯一的解决途径就是建立犹太人自己的国家,这本书详细探讨了建立犹太国的计画,用金融外交得到“应许之地”,在数十年的时间内逐步逐批持续不断地迁移,以英国的模式建立政治制度和经济架构。
《犹太国》只是薄薄的几十页小册子,问世即刻产生巨大的震撼,像“春雷”一般炸响,遭遇维也纳富有犹太中产阶层普遍的反感和斥责,激起全世界下层犹太民众热烈的回应与支持。赫茨尔一边任职《新自由报》编辑,一边积极投身于犹太复国运动,成为锡安主义的领袖,此后经年不仅呕心沥血,而且牺牲了个人私产。赫茨尔马不停蹄地在犹太富商间游说,在英国、法国、德国、俄国、南美、东非、中东各国之间周旋外交,协调各地区犹太人之间的矛盾,为改善犹太人的境遇奔波,在巴塞尔成立複国大会,创办《世界》週刊宣传锡安运动。
赫茨尔具有深邃的思想,先知般的慧眼,他在风和日丽之际看到疾风暴雨将至,他在无足轻重中感受到生死攸关,他于局部的细枝末节把握整体的情节气度,他透过表面现象参透内在本质。赫茨尔是那种天生的领袖,为他本民族指点迷津,犹太民族的悲剧在于一个小群体的整体优秀映现了其它民族众生的平庸,这异族令大众无法忍受,每当社会矛盾爆发,犹太人必成为非犹太人发洩挫败感的避雷针,政客争权夺利骗取民意的刀俎肉。
赫茨尔领导的锡安运动得到英国的支持,进展卓有成绩。关于建国之地,他们设想过南非、阿根廷,认真考虑过乌干达,并为之投票,最终选定巴勒斯坦,这个犹太人心目中的故土。赫茨尔展现出非凡的人格魅力和领袖气度,无论是讽刺他的敌手还是拥戴他的民众都称他为“锡安山上的国王”,他那典雅庄严的形象颇具传奇色彩,宛如额头涂了膏油的複国救主弥赛亚,引领被践踏被奴役的犹太民众出埃及的先知摩西,功绩彪炳千秋的以色列大卫王。
1904年赫茨尔病逝维也纳,他的葬礼空前绝后,来自全世界的犹太人蜂拥到维也纳,汇成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送葬队伍,他那先知般的预见在30年后彰显,希特勒领带的德国纳粹大肆屠杀犹太人。他那未完成的夙愿在50年后实现,1948年以色列建国,赫茨尔被移葬耶路撒冷最高的山顶上,称为赫茨尔山,山上有国家公墓,赫茨尔的头像印在以色列十元钞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