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发财致富是犹太人的终极目标,对金钱的贪欲是其商业成功的原始动力,这一认知虽不能说是大错特错,但至少很不全面。如果只强调犹太人对金钱的欲望,那无法解释犹太人在文化艺术、科学知识等各个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在各个层面所达到的无与伦比的高度。全世界共有一千多万犹太人,在一百年来诺贝尔得奖者者中佔据了约25%,这一比例之高令人咋舌。
自古以来,犹太人就尊重知识,热爱知识,渴求知识,视知识为人生最可靠的,唯一可以随身携带并终生享用不尽的财富。中古时期,当欧洲大部分民众仍然大字不识之时,犹太人就基本上能书写和计算,整体知识水准远高于其他民族。流传了两千多年的犹太律法《塔木德》是犹太人的圣经,内中有这样的古训:“即使变卖一切家当,让女儿嫁给学者也是值得的;为了娶学者的女儿为妻,纵然付出所有的财产也在所不惜”。
19世纪下半叶,大约17万犹太人定居于维也纳,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不足10%。这些犹太人不单止创建了维也纳的经济繁荣,而且缔造了维也纳的文化辉煌,犹太人不仅是商业上的成功者,更重要的是文化艺术领域的精英。没有犹太人的勤劳致富,维也纳的经济腾飞会大打折扣,没有犹太人的学界泰斗和艺术名流,维也纳的黄金时代将失色不少,承认维也纳犹太人的贡献比抹杀他们的功绩更加容易。
英国工业革命的浪潮向欧洲大陆蔓延,犹太人凭藉天赋的商业才能率先洞察先机,成为第一批纺织企业家、银行家、富有商人,发达起来的犹太人并没有穷奢极侈、挥金如土炫耀财富,恰恰相反,他们保持克勤克俭的传统,过着舒适但相当低调的生活,但在文化艺术领域变得异常活跃。维也纳这个欧洲“音乐之都”的盛名是靠着历代皇室贵族大公们对音乐的喜爱和热衷带动了民间的热情而延续下来,哪位元音乐巨匠未被邀请到宫廷演奏?哪位歌剧大师没成为贵族府邸的嘉宾?到了弗朗兹·约瑟夫皇帝在位时,也就是茜茜公主的丈夫,皇室对音乐的热爱荡然无存,这位帝王一生中从未看过一本书,也不愿意听一幕歌剧,贵族们也由此有样学样,维也纳的音乐和艺术失去了以往最尊贵的保护人,是犹太人责无旁贷地肩负起艺术保护者和赞助人的重任,他们不予馀力地出钱出力资助维也纳的文化和艺术。
发财致富只是犹太人立足社会的手段而非目的,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文明以晋身到更高层次的文化领域才是犹太人的光荣与梦想。由于屈辱的社会地位而长期呆在冰冷的金钱世界,犹太人内心的愿望被压抑得太久了,当维也纳宽容的社会环境提供了绝佳的机会,犹太人的能量喷薄而出。他们的子孙大多数放弃了祖传的商业,投身于知识界,成为教授、学者、医生、律师、画家、建筑师、音乐家、文学家、科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他们成绩斐然,不仅是维也纳知识阶层的中坚力量,而且是各个领域的顶尖人才,几乎囊括所有巨匠大师,例如佛洛依德、维根斯坦、恩斯特·马赫、霍夫斯塔尔、施尼茨勒、罗伯特·穆齐尔、贝尔·霍夫曼、赫尔曼·巴尔、阿尔滕贝格、斯蒂芬·茨威格、卡尔·戈德马克、古斯卡夫·马勒、阿诺尔德·勳伯格、奥斯卡·施特劳斯、弗朗兹·哈赖尔、莱奥·法尔、埃梅裡希·卡尔曼,列一张维也纳非犹太精英名单要比一张犹太名人录短得多。
犹太人在维护“音乐之都”光荣历史的同时,为维也纳的传统文化注入勃勃生机,引领维也纳的新文化艺术运动,创立卓越超群的“维也纳学派”、“维也纳分离派”、“青年维也纳”,大大提升了维也纳的国际地位,使之成为与巴黎、伦敦相媲美的文化之都,维也纳达到了它的巅峰时代。19世纪维也纳的灿烂文化绝大部分是犹太人创造的,可犹太人又得到怎样的报偿?他们难逃大屠杀的命运,他们被连根拔起,彻底消灭,二战前的20万犹太人,除了数千人移居他国,战后只馀8千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