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美的季节是秋天,秋天最美的地方是颐和园。这次在京只有短短5天,又正逢故都的金秋,我首选的旧地重游的目标就是颐和园——那是万裡海外魂牵梦萦的思念,那是多少次梦中徜徉的仙境:万寿山、昆明湖、知春亭、谐趣园、长廊、石坊……那是儿时欢快的脚步像花瓣一样洒满的地方,是心坛上一生一世的恋歌。
因时差的缘故,我清晨早醒,6点就上了公车。第一次乘地铁到达颐和园北宫门,熟悉的虎皮宫牆一入眼就认出那是颐和园,但马路边无处不在的铁围栏,围栏边鳞次栉比的高声叫卖煎饼、玉米、矿泉水的小贩令我迷失了方向。
入园才8点多,已经是人声鼎沸。几队穿蓝白色校服的中学生正被老师的小喇叭高声指挥着集合,古松下的扩音器播放着流行歌曲,一对对头髮花白的老人们正专注的跳着交谊舞,记忆中后山最为宁静的一段石子路上,前前后后簇拥着三三两两的游人,直觉告诉我,必需趁早走完长廊到知春亭这条主要景点游览线,不然一定在游客的人山人海中陷于灭顶!然而我还是晚了,刚走到石坊就与几队举着红、黄、绿各色小旗的旅游团遭遇,从此我不得不挣扎在说着、笑着、吃着麵包、啃着玉米、苹果、喝着饮料的游客的汪洋大海中。熘着边儿、觅着缝儿、寻找着、拼凑着、膜拜着我心中至美的圣地颐和园。
每次游颐和园,心灵都为那磅礴大气、气象万千的景致所震撼所倾倒。颐和园虽是故都三山五园仅存的孑遗,但足以告诉我们什么是富丽,什么是皇家,什么是中国。颐和园每一天、每一处的美都不同,都值得入画,都值得用崇拜的心去欣赏去体味。要想瞭解中国,瞭解北京,颐和园是必读的一课,读懂了颐和园才知道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达到了怎样登峰造极的地步,才知道如今的所谓“彷古”全是恶俗的“山寨”全是垃圾!
从长廊到乐寿堂、排云殿、佛香阁一路到仁寿殿、知春亭……每一处空间都已被游人添满,老祖宗发明瞭摩肩继踵这个词,实在是太贴切了!人多也罢,最不耐的是无处不在的导游的似是而非的专业腔儿的解说:在乐寿堂(慈禧寝宫),他们煞有介事的说:慈禧每一餐一百多道菜要摆三桌,其中有一桌专门是为看的;在玉澜堂(光绪被囚处)他们绘声绘色的描述着:慈禧与光绪的血缘关係和她立光绪为帝的野心。在宜芸馆(隆裕皇后住处)他们又故作神秘的说隆裕是处女皇后,一生未得光绪的宠倖……于是游人们在美轮美奂的殿宇、亭台中,在湖光山色、画栋凋甍中穿梭而过,议论着歎息着、咀嚼着这些宫廷野史,而对眼前这举世无双的巧夺天工的皇家园林美景视若无睹,像一群在仙山琼阁中游荡的瞎子,像一群虽入宝山却两手空空的乞丐!
我躲开了爆满的人群,躲进了长廊边上的幽静的清华轩。古松掩映着背后巍峨的佛香阁,方寸小院中绿苔生凉,隔开了门外的喧嚣,四围的抄手游廊上开了几处桃心、宝瓶的小窗,园中精緻的八角池上居然架着一道汉白玉拱桥,桥栏上还凋着如意祥云,连门廊下的台阶也是青石凿出的旧物,远非如今的水泥砖块可比。我坐在回廊上享受着这四合小院儿的静谧精美,享受着时空回溯的恍然,在有年代积淀的古建筑中静坐,那砖石凋刻中凝固的古韵诗情会漫漫的渗透到你的胸臆中,它们会向你诉说,只要你有一颗安静的心。那“怀抱同欣兰幽竹静,觞咏所会日永风和”(楹联)的意境,会一点点滋润你的心田,驱走那搅扰你的焦虑与浮躁,令你胸襟一畅,令你在白云苍狗的幻化中找回天地间的那一点与生俱来的自在与自尊。
我突然悟出我的同胞们,那大多数的游客们,面对历史缺少一种应有的敬虔,一种对自己所生身的文化的敬意,一种对本民族历史与传统的虔诚。我们可以藐视过去的封建统治者,但我们不能超乎当时的历史条件去苛责他们;我们可以轻忽历史文化的价值,但不可以随意批评和臆造,甚至附会穿凿任意涂抹。历史不是人尽可夫的娼妓,他是严肃的教师,我们若不听取他的劝解,甚至对他任意践踏和糟改,我们和我们的子孙总有一天要自食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