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这句话,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先生的又一句名言。大概大家都知道“不自由,毋宁死”这句话,这是巴德里克•亨利1775年在弗吉尼亚议会上的一次著名的演说中的最后一句话。亨利这句享誉世界的名言,比起我们老祖宗范仲淹的名言,晚了700多年。
人们都读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成了我们民族永久的精神财富,成为培植我们民族的品格,铸造我们民族灵魂的永久的箴言。
如今有些人总是说一套做一套,口头上说是“为人民服务”,实则是“让人民为他服务”,口头上说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实则是“专门利己,毫不利人”。可范公却是言行高度一致的人,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他为官的几十年中,他坚守正义,不计厉害,坚持不懈地向权贵、向恶势力作斗争。
为此,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曾经四次被贬,可每次复职以后,还是不改初衷,继续坚持正义,与恶势力斗争。
1028年,范仲淹经晏殊推荐,升任秘阁校理,这一官职使得他有机会了解皇室的一些内幕。原来仁宗皇帝是前皇帝真宗的第六个儿子,起名赵祯。他既不是皇后,也不是皇妃所生,而是由刘妃的宫女李氏所生。不过一出生便被刘妃据为己有。真宗的前5个儿子先后夭折,真宗驾崩后由赵祯继位,是为仁宗,年方13岁,由刘太后垂帘听政。这件事后来由艺人演义成了“狸猫换太子”的故事。这故事与事实真相肯定有不少的出入,并且包拯也从未介入此事。倒是范仲淹不计厉害介入了此事,时皇帝仁宗年已二十,可朝中军政大计,全凭已六十开外的刘太后一人掌握。于是范公上疏太后交出权力,由皇帝亲政。可这绝不是刘太后一个死老太婆子的事,刘太后的后面,还有她娘家的一大帮人,还有专门拍太后马屁的朝中一大帮奸佞小人。可知范公此议会涉及多少人的利益,此事又是多么地凶险?古时有连坐一说,官员获罪,举荐他的人也将受到牵连。于是晏殊大为恐慌,责备范仲淹不该如此轻狂,并提醒他此举会影响举荐人的前途。可范公并不退让,说:“正是为着您的推荐,如果我不尽职尽责,我不是给您丢人么?”,一席话,反说得晏殊无言以对。不用说,太后大权在握,范公因言获罪,被贬到河中(今山西永济)任通判。
直到三年以后,刘太后去世,仁宗亲政,范公才调回京师任职。可他不改初衷,坚持正义继续与奸佞作斗争。这次斗争的对象是宰相吕夷简,长话短说,吕夷简手段高强,既善于拍皇帝的马屁,又会拉帮结派,并且无所不用其极。结果范公再次遭贬,他被贬为睦州(今浙江建德梅城镇)知州。
他在地方上干了几年,因治水有功,旋又被调回京师任开封知府。此次回京后,他依然如故,继续与吕夷简一帮恶势力作斗争。1036年,他根据吕夷简结党营私的情况,绘制了一张“百官图”上奏皇帝。虽然正直的大臣都站在范公一边,但人家吕夷简官大势力大,又极得皇帝的欢心,结果他再次获罪,连同欧阳修等一帮支持他的人一同遭贬,他被贬到饶州(今鄱阳县)。顺便说一句,欧阳公被贬到滁州,日后才有了脍炙人口的名篇《醉翁亭记》。
他的所作所为,很有点“死不改悔”的味道。此时他体弱多病,他的妻子李氏也死在饶州任上。他的朋友梅尧臣劝他闭上他的嘴,事不关己,少说为佳。
为回答老朋友的忠告,他作了一首《灵鸟赋》,其中有一句“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意思是宁可死也要说话,绝不为了活着而闭上嘴巴!
由此看出范公的人品,看出范公的气节!
西北出了乱子:党项人作乱,建立了西夏国,兴兵10万,进犯延州(延安)。朝廷此刻燃眉之际才想到范公的人品和能力。于是加封他为“龙图阁直学士”,赴西北解除边境危机。范公不孚众望,平定了西北的叛乱,稳定了西北的局面,立了大功。
1043年,他又调回京师任职。回京后他不改一心报国为民的初衷,鉴于朝廷根深蒂固的贪腐问题,他上疏“条陈十事”,提出整顿吏治、改革税收等十项改革措施。每一项改革措施的力度都很大,这简直就是堵了一些人的官路、财路,于是遭到一些人的拼死抵制。其实历朝历代,贪腐问题都是一个要命的问题,最终一个朝廷的毁灭也是毁在贪腐上。可是历代统治者在惩治贪腐上都是治标不治本,甚至玩虚的,欺骗老百姓。只是喊一喊“肃贪、廉政”的口号,并不想在制度建设有实质的作为。这也就注定了范公此项改革的动议,必然归于失败。果然,他的改革措施,实行了大约一年,便以失败告终。他再次遭贬,被贬到那州(今陕西彬县)。
后来他又被调到邓州(位于河南),后来他又被调到青州(位于山东)。每到一地,他都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为政清廉,生活简朴,衣食只求温饱,他从未造过一座象样的府第。他总用他那有限的俸禄,资助穷人,资助贫苦的学子。每当他离任时,当地百姓都是拦路请愿,不让他离去。
1052年他又调往颍州(位于安徽)。此时他已有病,他坚持抱病赴任。在他从青州到颍州的路上,他病死在了徐州,享年64岁。此时他的积蓄已尽,一家人贫困交加。
他的死讯在全国传开,朝野一片哀鸿。凡是他曾经为政的地方,包括西北甘陕边界地区,百姓无不设堂举哀。之后各地又纷纷为他建祠造像,永久地纪念他。
范公没死,作为正义和良知的化身,他永远地活在中华民族后世子孙的心中。
2011年11月3日于奥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