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你:你是喜欢春天的花,夏天的水,秋天的月亮,还是冬天的阳光?若你回答的答案是:秋天月亮,那你一定很喜欢浪漫,很有艺术天份的人。这虽然是一道心理测验题,不一定对,但有些道理。
月色朦胧的那份浪漫,沁入每个人的心菲。
大约是这个原因,诗人们总是能从月光里得到了无限的灵感,创作出了源远流长的不朽诗篇,人们也从诗中领悟到了月光的另一层意义,将绵绵不觉的乡愁都寄望在了那里。
望月思乡,对月举杯,缅月怀人,追月忆故,寄情明月每每的成了人们赏月时的习惯。
关于月亮的故事,都是如月华初上,凉水秋袭般的,都是美得神秘,美得凄凉,美得让人捉摸不透的。有压抑,有遗憾,更有些让人透不过气来。
诗人望月,“天若有情天亦老,月若无恨月常圆",诉说人间的缠绵;忠臣望月,充满对朝廷不信任的慨叹。游子望月,感念难与亲人相会;情侣望月,是希望印证爱的不悔。大侠望月,能创造出银刀鞘上夜明珠的传奇;隐士望月,可感受到凄凄幽谷石碧下的空寂。古人望月,就计算出了年月和时间;你我望月,看到了它起伏沉浮,似乎渐去渐远。
月球是地球的唯一的一个天然卫星,天天都陪伴着我们。如果有一天,你看不见了这位老朋友,一定会感觉不安的。我的一位住在澳洲帕斯的朋友说:那里每逢初一、三十是看不见月亮的,一开始有些恐惧感,并且好怀念月亮,每逢那段时间,她早早的就把窗帘挂好,过了好一段时间才渐渐的习惯。
月亮本身是不发光的,它只是折射着太阳的光芒。月亮可以说是因为有了太阳才能被人赞美。在漆黑的夜晚,就是因为有了月亮才变得美丽。月亮深深的知道其幕后的功劳是太阳,所以它从来也不露锋芒,不抢锋头,只是用她那柔柔的光,带给人们带来安慰。
茅盾先生不喜欢月亮“冷森森得白光",我却看到月亮的平淡温和的光;先生把新月看成一把“磨得锋快得杀人的钢刀",但我觉得那是一个淡定慈祥的微笑。先生说:“月亮文学好像几乎全是幽怨的,恬退阴逸的,缥缈游仙的。"但如郭沫若、林语堂的书中评论过,在月亮文学中读出中国的民族中的阴柔性格和西方人的阳刚性格有着本质的差别。“跟月亮特别有感情的…高山里的隐士,深闺里的怨妇,求仙的道士。他们借月亮发牢骚,又从月亮那得到了自欺的安慰。",但我却觉得月亮是每逢十五就满月,中国人的团圆时刻,是个喜气洋洋的时刻。时代不同,人的心境不同,读解月亮也不同罢了。
古时人称月亮为“太阴"相对的是“太阳"。月亮年龄约46亿年,太阳年龄约100亿年,地球年龄约45.5亿年。月亮的阴晴圆缺,相对的是人间的悲欢离合。月亮对潮汐的影响,相对人间兴衰的比喻。月亮好像总是一面对着我们地球,因为月亮自转和公转的周期相同。也就是我们永远只能看到月亮的一面。那独一无二的太空行走方式,被诗人解释为那是表达了月亮是对地球衷心,因为她绝不会东张西望,一心一意跟着地球走。
人要从月亮的哲理中找出她生存的空间,有人从月亮的圆缺中体会到了奋斗的故事,有人从月亮的圆缺上悟出了恬淡知足的处事哲学。是的,给月亮一些正能量,让明洁的月光永远为地球的夜晚披上银装。
这个远在天边的星球是我们的朋友,任由人们使用想象力创造出更多的不老传说,完全让人随心去解读,去诠释。
今年的中秋,你抬头望望那一轮满月,您看到了什么?如果有人问你:你是喜欢春天的花,夏天的水,秋天的月亮,还是冬天的阳光?若你回答的答案是:秋天月亮,那你一定很喜欢浪漫,很有艺术天份的人。这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