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留精華去糟粕应是京剧傳統戲改革的重點。例如游龙戏凤,不过是皇帝出游,见到个靓妞就耍流氓,既无历史根据,又无艺术底蕴。有些虽不能算糟粕,但冗长,沉闷会使观众感到索然无味。鲁迅的“社戏”中就有说,“最怕老旦没完没了的唱,”既无情节变化,又无动作表演。台下很多人走了,一些吃东西,侃大山,一些打瞌睡。(笔者并非指老旦不要,其实有些戏如“精忠报国”,“百岁挂帅”等等也很好),笔者虽欣赏很多京剧唱腔,但看林冲山神庙那段也觉得难以坚持;一个人扛一杆长枪,二黄原板咏叹调从头到尾唱很久。又如梅兰芳当年的全本天女散花,共六場,時間要2-3個小时不說,劇情也并不算跌宕起伏,現今新新人類那有這些耐心。天女出來還有眾花奴,天庭也封建制度。但像丁曉君表演的一段天女散花是折子戏,时间并不长,既有嘹亮清新,婉转悠扬,珠圆玉润的唱腔,又有柔美多姿的舞蹈。观众欣赏,掌声不绝就是证明。
传统戏以电视剧白蛇传改革是很成功的一例。许仙一角原来是小生,小生表演时很吃力,而其唱腔的假嗓子就连老观众很多也不怎么欣赏(著名小生叶少兰演的周瑜,罗成当作别论)。此碟改用須生唱腔是极大的成功。令人信服白娘子爱上许仙不错。李炳淑饰白娘子,深情款款,温柔高雅,情真意切。“为救一人不顾命,天上人间一样情,劫后重逢堪庆幸,在劫难逃雷峰定”
2.結合現代形勢,贴近生活应是創作京剧現代劇的方向。样板戏是不错,但几十年了,新课题多的是。例如去年电视连续剧“蜗居”,大江南北脍炙人口,如用京剧来演,有些地方能更易传神。就拿在悍马车上宋思明出手支持海藻一幕,电视剧只能靠演员的表情显示角色的复杂内心,京剧可用自白自唱的方式更加透彻。
3.普及中国历史文化知识是振兴京剧当务之急。近期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有一篇“保持中华文化的底蕴”说的极好;“真正强大的文化一定又精又深。”因此,如果没有大量作品以各种传播方式把这个“博大精深”介绍给群众,人家怎生晓得那台上锣鼓喧天,出将入相是怎么回事?例如“萧何月下追韩信”,是为了挽留人才,直到年迈萧何跌下马,韩信才回头扶起老丞相,最后,韩信回朝挂帅,打败楚霸王,建立汉王朝。笔者少年看这戏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那演萧何的演员在“望将军你还念我萧何的情分,且息怒、暂吞声,你莫发雷霆,随我萧何转回程,-----”后面加唱了“让我们打败日本鬼,赶走了强盗,一同回故乡------”台下立即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许多观众起立鼓掌叫好。民族正义感,同仇敌忾。
4.大力扶植新生力量刻不容缓。有人说老演员霸台。其实也难怪,过去青年演员发挥作用的空间太少。如今,科技进步,充分发挥现代科技条件,以光碟和电视,电影,还有特技等等多制作专辑或电视连续剧,多开展大奖赛之类活动应该是“条条道路通罗马”。像丁晓君,刁丽,李胜素,还有反串角色李玉刚等等都是崭露头角的新生力量。李玉刚演的“贵妃醉酒”我看比之梅兰芳毫不逊色。
其实早年有些领导已有所重视,例如郭霞演唱的“园京剧梦”光碟专辑,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就亲自题词。
让我们努力把世界级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京剧的文化底蕴发扬光大。让这朵梨园奇葩盛开不衰。
笔者来纽多年,尚未遇见多少京剧爱好者,所谓知音难得,“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谨以此文殷切期盼天津京剧团来纽演出,希望有更多京剧新粉丝出现。在新西兰也掀一波波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