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许多人家和我们家一样, 是一个国际语言的家庭. 由于我们这一代母语是普通话, 但在香港生活几十年, 因此也说粤语, 后又移民新西兰所以也讲英文, 大儿子生在香港, 小儿子生在新西兰, 他们在新西兰读书时讲英语, 在香港读书时讲粤语, 在家对着奶奶就说普通话. 所以可谓是语言十分杂乱.
记得小儿子4岁时, 带他去了北京, 姑姑问他是想喝可乐还是雪碧? 他说了字正腔圆的说了两个字: '两抠kou' 北京的姑姑没听懂又问: '什么?' 之后又连续问了几次, 还是听不懂, 就来告诉我, 我们北京没有你儿子要喝的东西. 我很奇怪, 儿子到底是要什么呀? 北京怎会没有呢?一问之下才明白, 他将粤语直译成了普通话, 虽然字正腔圆但是北京人却听不懂, 因为北京人没有'两抠' 这个词. 而是会说'两种兑在一起喝.'
我的大儿子回国在清华读硕士, 他可以说一口非常标准的普通话. 可是他有时又会说出些奇奇怪怪的字出来; 有一个早晨, 我们母子俩正准备出街, 他突然说'给我两分钟, 我还没有'数戏.' 我没听清楚他要数什么, 就说: '先出去吧, 回来我帮你数.' 他也搞得莫名其妙, 说: '老妈, 我都25岁了, 再要你帮忙就惨了.' 这时, 我们两个才发现可能又是语言上发生了问题. 原来儿子是要说: '漱洗' 但是他走了音. 搞出了笑话.
儿子们的语言和他们的生长环境很有关系. 兄弟之间很少听到他们用中文交谈, 因为英文已经是他们的第一语言了. 爸爸在家不允许孩子们当着他的面讲英文,所以逼得孩子可以说出一口流利的中文. 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
但是即使这样也始终免不了他们语言上的混乱. 是不是你也有同感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