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先生的“大赢赢德”说,当今社会已经很少听到了。
也许是物质泛滥,拜金主义盛行造成的急功近利,人们的目光只盯着眼前须臾可及的利益,甚至不惜争个你死我活。其实有大智慧者往往不计小利,中华民族的先辈们几千年前就深谙道法自然,大赢赢德的道理,故战场上讲“不战而屈人之兵”,商场上讲“以义为利”也就是所谓“双赢”,子女教育讲“积善成德”,讲修身齐家治国,相比当下时髦的“虎妈”只盯着有孩子得几个“A+”的“小赢赢智”,可谓高下自见。
华人历来重视教育,但近几十年来教育几乎变成了“智育”的代名词,国人教育子女舍本逐末,重智重艺而不重德的现象令人堪忧。大家都强调素质教育,但什么是素质?则见仁见智。愚意以为,素质第一应该是德行,厚德载物,有高尚的德行做基础,智力教育才有保证,才有发展的余地。就拿一直是热门话题的“EQ”(情商)来说,都知道在现代社会一个人若想取得成功,EQ(情商)比IQ(智商)更重要,而EQ高的主要表现,就是能与人和睦相处,能根据别人的反应调整自己的行为,进而才会具有的组织能力。这些不单靠天生,更要靠后天习惯的培养。
我有一好友,45岁才生了独生女,取名Grace,即恩典之意。Grace自幼聪明伶俐,绝无独生子女的骄矜之气,很讨人喜爱。一次聚会,我与好友正谈得起劲,旁边一位女友的孩子失声哭了起来,尖锐的哭声很刺耳,我不由得皱了皱眉头。Grace看了一会儿,走到妈妈面前轻轻说,“妈妈,你给我带的饼干呢?”好友不经意的摸出一个食品盒,打开递给了女儿。Grace从盒子里拿了一片饼干,凑近妈妈耳边轻声问道:“那个小妹妹哭了,我可以share她一片饼干吗?”“当然可以!”妈妈回答。于是只有三岁的Grace走小妹妹面前,将那片饼干递给她,那孩子瞪着一双含泪的眼睛接过饼干,立刻不哭了。看着小小的Grace含笑跑开,我却感到一种震撼:“Grace才只有三岁,为什么就会关心他人,而且善于思考,能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我问好友。好友告诉我,纽西兰的幼儿园教育非常重视“share(分享)”的理念,平时大家分享食物,分享玩具,特别是帮助有需要有难处的小朋友分享你的资源,已经养成了孩子们“share”的习惯。“你的小grace真是‘Grace’——恩典就是爱啊!”我感慨万千的对好友说,“小Grace学会了‘share’,我敢说她将来的人际关系发展会无往而不利。”
以“share”为美德,基于圣经所说的爱人如己,“上帝让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耶稣在十字架上面对钉他的罗马兵丁向天祷告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知道。”这种爱人如己不论亲疏,不论善恶,这种爱里没有恨,没有私心,这种爱经过两千多年的基督信仰传播,已成为西方文明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并铸造了一种相当普遍的信念和实践态度,是西方社会得以存在并维系的理念和基石。“大赢赢德”,也可以说是这种爱的另一种诠释。
懂得大赢赢德的人,天下无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