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在冀中平原,是个老解放区,就是电影《地道战》所描述的那一带地方。我们村也有地道,不过简单得很,就那么不长,也不深的一段,没有电影中描述的那么高超、复杂的结构。 1952年雨水比较大,那段地道就全都塌了。
我1949年上小学。那阵全国刚解放,一切都欣欣向荣,老百姓都很高兴。新政府的干部和蔼可亲,与农民打成一片。他们到各家,把盒子枪往炕头上一扔,坐下就吃饭。他们不把自己当外人,也没人把他们当外人。
恢复、兴办教育是新政府的大事。每个村都设一个小学,以便孩子们就近入学。我们村的小学是一家农舍改的。那时冀中一带的农房都是土房,三间连在一起,中间一间是灶台,两边是卧室,每个卧室有一个土炕,每间房之间有断间墙相隔。把断间墙拆掉,三间房连在一起,摆上桌子、凳子,就成了一个教室,也就是一个学校了。桌子、凳子都很破,其中一个大桌子原来是观音庙里的贡桌,已经破烂不堪了,也抬来用上了。
村里孩子大约三、四十人,分成四个年级,每个年级有多有少,或几个人,或十来个人。四个年级在这一间教室上课。只有一个老师,轮流给四个年级授课。
老师姓郑,大约四十来岁。是政府调来的,老家距我们村有十几里远。看得出,他家里也很穷,穿戴与普通农民差不多。据说他家里有五个孩子,他在我们村教书,妻子在家里种地,还要带这些孩子,其艰难可想而知。他的工资不高,二十多元,比二十多多少,我就不知道了。只知道他在课堂上说过多少次,说政府要给他们涨钱了,大约能涨到三十多块。
说实在的,郑老师只是读过几年私塾,水准不高,知识面也很有限。我说一件很笑话的事:他给我们讲近大远小的道理,说同样的东西,距离近就看着大,距离远就看着小。他接着给我们举例子说:“你们看这太阳,看着只不过有碗口大,其实大着哩,假如掉到地球上,比磨盘(当地磨面的石磨,直径大约一米)都大!”
可是郑老师对学生爱护有加,教学也很认真。他总是想出很多办法,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因而教学的成绩很好。我们附近十几个村的学生经常会考,我们村孩子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文革前,我们一个八十户的小村,共出过包括笔者在内四个大学生,都是他的学生。这让他很有面子,他在周围一带十几个村子的范围内,口碑很好。
1960年困难时期,我已经到了天津,郑老师退职了。退职的原因是郑老师的妻子在家带着五个孩子,实在过不下去了。
那时上级有个政策,如果退职,可以得到一笔退职费。到底能拿到多少退职费,我也不知道。当时定量分配之外的食品贼贵,我敢肯定的是,郑老师的那点退职费,根本买不了多少东西。他就是为了得到这点退职费,就把教师的职务丢了。
我们村的人对郑老师有感情,为他的退职感到惋惜。也有人说郑老师眼光短浅,为那点钱,竟把每月能挣几十元工资的教师职务弄丢了,实在可惜!
不过我倒觉着郑老师的决定是明智的。尽管买不了多少东西,可当时在生与死的关口上,多一口粮食,可能就是能否延续一个生命的问题。郑老师当时带着一家老小,能闯过来就好。
四年之后,我从本村小学毕业考进附近的一个中心小学(五六年级)。这是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升学道路上的第一次淘汰。不过淘汰率不高,能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人顺利过关。
新的小学隔着一个村据我们村四里地。我们年级两个班,每班50个人。这些学生来自周围的十几个自然村。全校除五、六年级各有两个班以外,还有他们本村的一到四年级学生。
全校共有老师八、九人,因当时动荡较多,所以老师人数也不固定。这些老师大多也与郑老师一样,读过私塾,但知识老化,历史、地理还可照本宣科,对数学、自然就玩不大转了。但有个王俊祥老师,却是一个异类。
王老师是刚从师范学校毕业以后分配到我校的。他很年轻,大约20来岁,高高的个子,也很英俊。他先后给我们讲过国语、历史、算术几门课。他讲课从不照本宣科,大大地超出了课本上那点玩艺儿。他讲历史,娓娓动听、引人入胜,却又不仅仅注重于历史的奇闻与八卦,能从大处着眼,给人以大的历史观。如果历史课正好在下午的最后一节,则常常在学生们的要求下,不下课,不放学继续讲下去。
他讲算术课,就根本与算术课本毫不相干了。他给我们讲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盈亏问题、鸡兔同笼等等问题。他讲这些问题,不用代数方程的方法,完全用逻辑的思维推理,一会儿分析,一会儿图解,最后用算术四则题解决。他先典型,后推广,先讲鸡兔,再演变成箩卜、白菜,铅笔、橡皮。他的课真地是出神入化,大大地开阔了孩子们的思路。
我后来上过大学,在研究单位长期工作,见识过不少真地很优秀和不少本来就是蠢货一个,却不知是如何“混”出来的“优秀”人物。我以为,从资质上讲,王老师的优秀,是我一生所接触到的人物中,极少见到的。
王老师也有缺点。我上小学那阵,由于多年的社会动荡,孩子们不能按年龄及时上学,因而年龄普遍偏大。就是和我同年级的小学生,还有娶了媳妇的。自然大的女孩也较多,十四五岁是一般的年龄,常有十六七岁以上的。王老师讲课好,且又年轻貌美,自然很得到一些大女孩的好感。而大女孩们一般又都听话,学习努力,成绩较好,自然也得到王老师的喜欢。
说法是有的。但我相信,不会有什么出格的地方。不说别的,这条件根本就没有。总不能带着个大女孩钻高粱地吧?
王老师的人生嘎然而止。他没能躲过1957年那一劫。
王老师是南边衡水地区的人。我后来回原籍还打听过他的下落,竟打听不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