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坛如舞台,从政之人在台上举手投足,均曝露在众目睽睽之下,无所遁形。政治如同戏剧,情节跌宕起伏、曲折离奇,有阴谋陷阱,矛盾冲突,也偶见真情流露。但更多时候充满凶险的刀光剑影,杀人却不见血。能演完自己的角色,潇洒谢幕,顺利下台,留下一个令人怀念的难忘背影,实在是所有政治人物之最大心愿。
因为不当使用旅行津贴问题,黄徐毓芳辞去部长职务后,在台上挣扎了十多天,今又辞去波特尼选区民选议员一职离开国会,终于下台。作为一位资深的华裔议员,她周二下午在国会发表了辞职演说,由于突然辞职的理由甚为勉强,在使开公帑作私人旅行,违反国会规定出席商业活动事中,已经结束的调查又无法取信于民,纳税人金钱究竟被滥用了多少,背后的真相是什么,等等这些都未窥全貌,所以她的谢幕并不漂亮,反而被反对党指责为「企图掩盖」。
在法大于一切的民主社会,我们当然不能先入为主地肯定黄徐毓芳就是有很多问题,因为所有关于她的指控是否成立,必须取决于证据是否足够。但由于黄议员的丈夫在华经商有年,其商业活动与合作伙伴涉及中纽各界,其中有前总理及上市公司、政府等人物,范围之广、项目之多,巳渐为人知。其中究竟那些是违法的呢?关于这个问题始终存在一个很大的问号。
在黄徐毓芳事件中,华人社会的反应是多极的。深表遗憾者有之,幸灾乐祸者有之,认为功大于过瑕不掩瑜者有之,力挺支持者有之,批评谴责者也有之。但绝大多数华人仍然是从自身的族裔归属以及华社角度,来看待与对待黄徐毓芳事件,所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个人以为不能只针对黄徐毓芳个人,这是对议员、内阁部长、公务员的一种严格监督,任何人滥用公帑,不在数目大小,而在于这种滥用本身构成了对民主制度的破坏,有法不依,假公济私。必须彻查究办,以儆效尤。
与纽西兰并列全球清廉国家之首的芬兰,由于中央银行行长在公务接待中,错点了一道鹅肝酱,就被赶下台。
这绝非小题大作,而是因为政治人物手握权力肩负重担,如不严加监督,小贪可变大贪,甚至危及与损害国家利益。所以对待台上的政治人物,不可以用「一个指头与九个指头」,「大贡献者小节不拘」,「功大于过」来评价,涉及滥用公帑的诚信问题,问责必须从严。
对黄徐毓芳夫妇在使开公帑作私人旅行,违反国会规定出席了商业活动,公众与反对党都要求有更完整认真而又彻底的调查,以正视听,其实是对本国民主政制的维护。通过对此事的彻查,不只是帮助她迷途知返,还是对所有政治人物的一次道德扫描与检示,特别是对已参政或有志参政的华裔政治人物敲响了警钟,参政问政必先爱惜羽毛,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不要指望当官发财,任何侵权谋利都要付出重大代价,你或可瞒天过海,但决瞒不过公众、传媒与法律。这实际上也是对公众利益的一种维护,对选民的负责。
黄徐毓芳辞职前,社会上对黄徐毓芳事件的反应,除了认为调查报告未必如实之外,已有超过百份之五十的民众认为黄徐毓芳应该辞去国会议员一职。这并非源于种族偏见或个人喜恶,而是因为当事人前后供述自相矛盾,事发之始声称「不能保证只此一次」,调查报告出来后又说「只此一次」,给公众一种语笃不详、缺乏真诚的印象,因而失信于民。而执政党处理这一事件的手法也太拙劣,有明显的偏袒倾向。广大公众岂容汝等如此明目张胆戏弄? !大家心目中的问号,也不能因此而除去。
黄徐毓芳黯然告别政坛,下台去了,作为她的同胞心中更是五味杂陈,百感交集,眼看失去一位被寄予厚望的华裔资深议员,华社的损失可谓巨大。
让我们实事求是评价这位首次代表华裔走进国会的议员,在十多年从政生涯中,她或因种种缘由无法施展所长,建树不大。但如果因此而抹煞、否定她多年的贡献与努力,也是大家所不能接受的。
让我们在此祝福她幸福快乐!
她谢幕了!留下令人抱撼叹息的背影……
然而近年中央及地方政府曝露出来的种种弊端,人们有理由忧虑纽西兰的民主政制是否已经出现了漏洞与败像﹔
议员与部长名目繁多的优惠待遇是否已经同捉襟见肘的国家经济不相称﹔
有人为一党私利,继续掌权,冈顾公义,欲盖弥彰,是否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反对党、媒体以及民间压力团体,应增强对执政党的监督批评﹕
在从政力量相对弱势的华社,是否应该及早摒弃原居地政治文化的影响,加强对西方民主政治文化的研究,娴熟掌握学会运用政治技巧参政。对国会里硕果仅存的华人议员,华社的侨团与媒体,应特别珍惜,加强与其之间的良性互动,全力支持他的同时也监督批评他,勿再以讨好奉承害了他,而是要坦承陈述表达民意。华人一是要提高投票率,慎用手中神圣一票,不要「选人」、「选党」,而是要「选政见」!
以华裔人口增长趋势看,将来国会里出现三、四名甚至更多华裔议员,是完全可能的。所以我们应尽快组建华裔参政的第二梯队,栽培俱备高素质的政治人材俊彦,以避免出现类似黄徐毓芳请辞后形成真空,要由韩裔来填补的遗憾。
这或许才是黄徐毓芳事件带给我们的教训与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