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在明珠园」小酌,台上来了一碟带黏液和圆粒种子的豆子,友人不识此为何物,好奇问之。席上之人给了两个答案,一是「牛角豆」,我答的是「秋葵」。大家都将信将疑,未置可否,姑且接受解释,吃完了碟中之物。
旅居南太平洋几十年间,都同这种一端圆另一端尖的青色豆子打交道,为邻的印裔朋友,在自家院子里种了一列这种豆子,印度话叫「宾地」,用来煮咖喱,特别好吃。
我只隐约记得这种植物叫秋葵,但又不肯定,所以吃了几十年,只随印度人叫「宾地」,反而不称「秋葵」了。因此这次在饭桌上给出的回答,语气亦很犹豫。
翻查了蔡澜的《食材字典》和别的资料,才证实这种豆子叫羊角豆,也叫秋葵、也称毛茄、洋辣椒。看来我是对的。
羊角豆原产非洲,埃及人吃了它几百年,再传至欧洲、美洲和远东,至今美国南部仍有大规模种植此豆。这种其貌不扬的豆子,因此还得了个脂粉味很重的洋名﹕Lady Fingers,淑女的手指,可能是取纤细、修长之形而得其名吧。
我住斐济所食的羊角豆,应是一百多年前印度契约劳工带来,它在风和日丽的南太平洋海岛生长茂盛,所以周未市集上摆在地摊,几角钱可买一大堆。那时买来吃,只是加蒜蓉清炒,觉得口感滑而不腻,很特别,倒无特别的钟爱。
也不知谁从那里听说的,美国人管羊角豆叫「植物伟哥」啦,此豆立即火红起来。专家学者纷纷跟进,附会地说它含有丰富维生素A、维生素B、铁、钙及一种粘性糖蛋白质,对治疗胃炎、胃溃疡及痔疮等有功效,还能保护肝脏,以及壮阳、补肾、通气,帮助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增强人体耐力等多种作用。凡一种食物,只要经专家学者这么一吹,全都成了能医百病的仙丹妙药。
当年在岛上属比路边野菜好不到哪里去的秋葵,身价也不同了。
如此一来,我们去吃一样东西,不是因为它好吃,而是因为它能「治病」﹔反过来我们不能吃一样东西,不是因为它不好吃(相反它可能十分好吃),而是因为它可能「致病」。这种过于极端的饮食观点,我一向不太认同。
我相识的一位台湾太太,前几年见她着一身粉红套裙,肤色白里透红,虽已晋升祖母级,仍风韵动人。最近再见她却已病恹恹的样子,皮肤枯黄,也消瘦了许多,听说都是节食惹的祸,听了专家(专门骗大家的专家)的劝诫,这也不能吃,那也要戒口,结果是不但失掉原先所余几分风韵,连健康都有了问题。
如果她读到在下这篇小文,她可能又会改吃羊角豆了,但我劝她最好搭配些红烧肉,因为肉皮可是以形补形的护肤极品。
羊角豆再补,毕竟也只是蔬菜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