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决定建立奥克兰「超级城市」,应该被理解为纽西兰正从「盎格鲁单一国型」的国家作转变。
所谓「盎格鲁单一国型」国家,是指地方政府在功能上较受限制,其权力由中央政府所给予。而超级城市的建立,意味着地方政府正在发展成一种新的领导型态,以因应新的挑战。地方政府面临政治社经大环境的变迁,还有社区本质的小环境变迁。
2010年的地方选举,便是在这一变迁中进行的。
奥克兰作为一个「超级城市」,目前仍在蓝图的纸上,但各区议会以及市议会的选举,已经拉开序幕并开始投票,当选者将治理我们这个「超级城市」。
其中最近因三区合并改名一事出了名的豪域选区(Howick--- Pakuranga---Botany),由于拥有12万多人口,其中亚裔又占差不多一半,在这次地区﹝Local Board)选举中尤引人注目。
作为区内选民,我注意到一个问题,在这个选区参加竞选的或是先前在区内当选的人之中,有人在今年早些时候为三区合并改名一事,作为最早呛声并组织区内市民提出民意诉求的代议士之中一员,其活跃的身影,不时见诸区内大小集会及报端。合并后的三区,终于在民众压力下正名为Howick区。但亦有人在一开始漠视民意,爱理不理,事后又高调「下山摘桃」,这两种表现,区内选民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中的。
通过该事件,我们可以发现,地方政府与社区、市民的关系,不再仅仅局限于垃圾卫生、公园、康乐、图书馆等公共设施与资源等方面的单向服务,而是要基于「市民取向」,面对市民日益强烈的政治参与需求,进行更有效的治理。
对于居住在各地区的市民,为了自己身处的社区成为一个美丽、健康、安全的社区,不得不要求地方政府更开放、更透明、更负责,如何挑选出一批真心为市民服务,而不是「拜票上门握手,办事要手拧头」的人,来治理本区,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地区议会运作之好坏,直接关乎个人和家家户户,不得不加以关注!
近年随着大多数华人在本地成家立业与定居,扎根纽国以此为国意识日浓,参政的华人也逐渐增加,华人进入地方或中央政府参政问政,是一件好事,不仅代表少数族裔社会地位的提高,也标志着华人重视自身的公民权利与对这个国家的热爱。
但从大道理上讲是如此,到了一个人在得到选民认可与拥戴投他/她一票之后,其人在其位上是否真心为民谋其政,往往要加一个大问号?
这些年来,在诸多受到华社支持得到一官半职的参政者之中,究竟有几个是在脚踏实地工作,真正成为华社与主流的桥梁,是不是还有些人在利用了华社对自己的支持之后,满足于官场党派中的应酬与游戏,甚至学会以权谋私、籍权徇私?这个大问号依然存在!
在我们选出来的中央或地方议会华人议员中,今后还想继续充当代议士的,我们一定要支持。但决不能因为你是华人就理所当然「华人选华人」,想要我投你一票,可以!劳驾你交出成绩表来,我们不要那些虚浮华丽的官方辞令,只看实实在在的政绩。
你为国家与选民究竟做了些什么?
我们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在哪里?
你在自己的位置上,你自己包括你的亲属,有没有以权谋私或籍权徇私?
我一向不赞成企图影响他人选举意愿的做法,团体也好、媒体也好、个人也好,对每个政党、每个候选人,应由选民自己去鉴别评判并作出投谁一票的决定,不要一窝蜂搞「羊群效应」。我个人居纽期间很少见到批评华裔政治人物的报导与文章,这可能是华人文化中讲情面留后路的习惯使然,也可能是担心受到拒登广告、拒绝受访等打击报复。
但对非华裔政治人物的负面丑闻劣行,华文媒体却是不吝篇幅大举抨击,何解?因为明知怎么讲都不会有事罢了!这种现象是不是也应该作点改变呢?
华人政治人物要有接受监督批评的雅量,华人选民要有监督批评政治人物的胆量。只有这样,我们的政治文化才会成熟,我们之中才会产生真正的政治家。
毕竟批评就是一种监督,是对政治人物自身有裨益而无伤害的,也是对他们真正的支持,更是对社会正义与公民权益的维护。从此次行动党议员冒领护照引起的政坛大地震,我们可以看到公众舆论监督,是堵截历史长河中政治垃圾的闸门,如此方能保障有一绦不藏污纳垢的清流。
候选人可以在选举法范畴内宣传推销自己,许下竞选诺言,拉票拜票,但信不信你,选不选你,选民心中自有分数。
由于纽西兰华人参政起步尚晚,也未形成有凝聚力的党团,少数几位华人进入政治圈后要靠单打独斗,苦战不已。作为华社应该理解与包容他们由于经验不足的过失,不能求全责备。要珍惜与支持本来就少得可怜的几位参政问政的华人代议士。批评监督,要遵照本地法律,更要出于爱之深痛之切的正面意愿,而不是相互倾轧、栽赃陷害。最近在华社流行的以告状、匿名信抹黑、诬陷他人,应受到谴责与摈弃,切不可任之蔓延。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选举,听其言观其行,不仅学会了如何填寄选票,或者在投票日到哪里以及怎样投票,更十二万分明白了应该投谁一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