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生有四大爱好:主持、猜谜、开车、游泳。此中又对猜谜情有独钟。
我的童年是在开封度过的,那是一个充满着浓郁民间文化气息的古城,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每年的正月十五在市内几个热闹的景点都会有灯谜挂出,花花绿绿的灯谜纸被整齐地挂在悬于两树间的一条铁丝上,才书写不久的谜语还带着墨香。奖品无非是一个钥匙扣或者一个泡泡糖,却吸引着无数人头攒动,相比之下其他游戏摊位如套圈,打气枪等前显得稀稀落落的。父亲喜欢猜谜,每到这个时候,他想去猜谜又没法把我扔在家里,就骑车带我一起去凑这个热闹,我想自己对谜语的喜好应该是从这里开始的。那个时候自己还是个孩子,面对这些高深的东西近乎无知,直到有一次,那天去的比较早,在人还不多的时候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一条我平生第一个猜对的谜语“二小二小,头上长草”,谜底是“蒜”。第二天就兴高采烈地拿着奖品在全班炫耀,那种感觉比评上个“三好学生”还幸福。
升入中学后,开始对各种谜语的猜法感兴趣。有次班级征订杂志,我把父亲给我订《中学生数理化》的钱偷偷地买了几本谜语书。遇到自己不喜欢的课程开起小差,琢磨着编谜语,自己编出的第一个谜语就是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在上边讲陈景润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以鼓励我们学习数学的精神。我在下边发愣,研究着我的谜语猜想,还真触景生情地出了成果。谜面是“世界人民大团结”,寓意是:四方一心,谜底就是这个发愣的“愣”字,多好啊,那个时候我编谜语都想到和谐社会了。
后来通过猜谜还真学到不少知识,猜成语迷,我知道了“五体投地”(谜面是“卧倒”),了解了不少新的成语;猜地名谜语,我知道了中国有个叫“天水”的城市(谜面是“银河”),锻炼的自己今天还能把中国所有的城市名背出个十之八九;猜历史人物谜语,我记住了三国的“陈表”(谜面是“旧作”),也记住了红楼中的“庆儿”(谜面是“六一节”),知道了不少《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的人物。难怪多年后父亲还坚持说我对《三国演义》故事情节是通过看小人书了解的,对三国人物是通过猜谜语熟记的。
参加工作后每年要主持单位的元旦或者春节晚会,我都会即兴地根据单位同事的名字出几个谜语。单位的“司花”不仅人长的漂亮,名字也很美,叫“赵玉”,我根据这个名字编了个谜语,谜面是“和氏璧”,至今还认为这是自己比较得意的一个作品。
来到奥克兰,没想到这里还有猜谜的机会,每年的元宵晚会,我便会早早地来到灯谜的摊位边,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直到结束。每次总能猜出四十多条,后来干脆不要奖品,只在于享受那种过程的喜悦,有时还能幸运地遇到几位当地谜友,大家共同切磋,乐在其中。
人生难得有几样喜好,或钓鱼,或养花,或品茶,或写作,但象我这样一直钟情于猜谜的或许真不多。我想今后无论到哪里,做什么,自己的生活中绝不可能缺少这样一种场景,沏一杯茶,点一支烟,准备好纸笔,于是沉浸在猜谜的深思中。也只有这个时候,那些烦忧的事,那些难缠的情,便会暂时地从记忆中消失。我知道,我会将自己的谜语情进行到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