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生日这一天,台湾作家龙应台在北大发表演讲,接触的话题之中,不少是被视为「敏感禁忌」的内容。据说龙作家还担心会遭遇断水断电,但她居然很顺利地结束了演讲,个人认为她能站在北大讲台上讲自己想说的话,这一事实本身就说明了中国的进步!遗憾的是事后又对这次演讲内容进行了封杀,迄今仍未能通读全稿。
龙应台是一位被称为有「柔韧的硬度」的良心作家,她的作品如一篇评论所言﹕「充满感恩的力量和思考的锋芒,她在完成自己梦想的同时,持续关切着弱小者的梦想,其文字不动声色地传扬着普遍性的价值。」
在北大她其实只围绕一个最终的主题来发声,那就是所谓『大国崛起』就是「文明崛起」。
龙应台精辟地指出﹕「如果说,所谓的大国崛起,它的人民所引以自豪的,是军事的耀武扬威,经济的财大气粗,政治势力的唯我独尊,那我宁可它不崛起,因为这种性质的崛起,很可能最终为它自己的人民以及人类社区带来灾难和危险。」
她用所谓「文明刻度」来衡量「怎么对待弱势与少数,怎么包容意见不同的异议分子。」这就是她的「大国崛起必须具备文化厚度」理念的延伸。我注意到龙应台虽然学贯中西,但她并没有像一些天真的知识份子那样,试图去为中国描画出一幅远景﹕复制西方式自由民主或是坚持威权式专制,在政治光谱与主义属性方面,为当今中国抹黑还是美化,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都只是一种庸俗、浅薄的概念置换与文字游戏,也是一种思想贫血症。龙应台跳出这一怪圈,把中国视为一种文明的代表,来看待与评议之。
从历史大视野观之,中国目前所面对的,并不是如一些「四人帮」毛江思维的人所说的那样,是「国内外反华势力」的威胁。后冷战时代的世界,面临的所谓「政治冲突」实际上应理解为「文明冲突」。亨廷顿这么阐述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在正在显现的世界中,属于不同文明的国家和集团之间的关系不仅不会是紧密的,反而常常会是对抗性的。但是,某些文明之间的关系比其他文明更具有产生冲突的倾向。在微观层面上,最强烈的断层线是在伊斯兰国家与其东正教、印度、非洲和西方基督教邻国之间。在宏观层面上,最主要的分裂是在西方和非西方之间,在以穆斯林和亚洲社会为一方,以西方为另一方之间,存在着最为严重的冲突。未来的危险冲突可能会在西方的傲慢、伊斯兰国家的不宽容和中国的武断的相互作用下发生。」
由于近三十年来中国的强盛,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虽然西方文明对其他文明产生过强大的影响,甚至一度占统治地位。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又使人深信共产主义巳经崩溃。但是,这并不等于非西方国家的民众就应该或者能够完全认同西方民主、市场价值、人权与个人主义、法制等价值观念。中国在过去三十年间正在走一条自己的路,就是一例。
如果说在伊斯兰文明下的国家,仍有很多人愿意凭借宗教情怀,生活在落后的清苦与严谨的戒律中,或是愿意追随原教旨主义的狂热,不惜以身殉教,与西方为敌。那么作为占地球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在拥有了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之后,被视为有别于伊斯兰文明的「儒文明」------中华文明,我们这个民族是否真正具备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心与责任感呢?是否拥有足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并存的独特精神支柱与价值观呢?
如果没有,那末我们如何去坚持承传中华文明,并应对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一旦发生冲突时的困扰与对抗?
中国大陆目前存在的贫富不均、漠视弱势、道德沦丧、贪污腐化、拜金主义、文化低俗等等,都是中华文明的病源与致命的毒瘤,如果不根治,不对症下药。反而讳疾忌医,或是治表不治本,甚至不承认有病,还以西方世界的弊病来证明,别人比我们还体弱多病、命不久矣。这将令中国的崛起,由于缺乏文化的厚度与深度,无法形成与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三足鼎立的中华文明。不要忘记,在上一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我们因为残酷的内斗与内耗,已经破坏甚至摧毁了中华文明中一些基本的核心理念,不仅国家积弱,精神上亦缺钙,酿成破坏文化、社会和种族完整,自损国家民族利益的悲剧。尔后又只顾发展经济,忽略了教育以及道德重建,以致形成今日之「精神的侏儒、物质的巨人」这种局面。如果我们不猛醒过来与立即着手去重建,所谓「中华民族将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很可能终成一句空话。
我相信,这才是龙应台北大演讲主题「文明崛起」的真正含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