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绝非完美,甚至算不得很好。论干净舒适,自然风光的美丽,比不上澳纽;论创新活力,科技发展,输于美国;论艺术品位,高雅生活,又较之相互讽刺挖苦的法国逊色一筹。更不要提阴冷潮湿的天气,冷漠退缩的人情,顽守等级出身的保守势利,这些都令移居者不适。就是英伦之旅也未见多么惬意,狭小逼仄的酒店,单调乏味的食物,大都市拥堵不堪的交通,陈旧落后的设施,尽是难合人意。
然而,旅途中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建筑文化都是由人的眼睛观看,人的心灵领略,人的头脑思维,那其中蕴含多么强烈的主观色彩啊。物随心转,境由心生,对于某一处景色的喜爱和偏见,无不附着了观看者的人生旅历和审美趣味,是每个人心灵的投影,情感的折射。同一种景物反映在不同的眼中,可能是花雨缤纷亦或是暗淡无光。一千双眼睛,可以看到一千种景致,一千个心灵,可以产生一千种感受,绝不会雷同,最起码会有微妙的差异。
佛洛依德博士主张人类行为和心理的研究要回到儿童时期以及青少年时代寻根溯源,虽然佛氏理论被一部分人斥为牵强附会并冠以“泛性论”的帽子。当我能够仔细阅读自我心路历程的时候,仍可以在青少年时期寻得隐秘的根源,无形的痕迹以及交织其中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少年时期阅读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开始,多少受到英国文学的薰陶,对英伦的向往根植于心,所构建的英伦影像在心目中不断地清晰,不断地完美,尽管那不过是少年空泛无依的热忱以及天马行空的幻想,英伦的确令我心仪。
工业革命成就了大英帝国的辉煌,也开启了全世界的近代文明和经济发展。三权分立的议会选举制度限制了英国的王权统治,成为长期经济发展的基石保障,也树立了人类迄今为止最行之有效,最近乎完美的政治体制。没有英国,人类近代文明史的版图和面貌将会大大改观,没有英国,就没有澳纽,美国和加拿大。
从静谧甜美的英格兰乡野到苍茫辽阔的苏格兰高地;从色彩斑斓的约克镇到气势磅礴的爱丁堡;从书香诗意的剑桥到庄严肃穆的牛津;从华兹华斯的湖区到莎士比亚的斯坦福特;从历史建筑风情画的伦敦到工业革命发源地的曼城,从娴静优雅的巴斯到庞大巍峨的温莎堡,……我疲惫的双眼被古典美丽征服,我寂寥的心灵被王者气象震撼,我倦怠的精神被悠远神秘陶醉,这样光辉灿烂的英伦,这样奇异美妙的英伦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