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日前表示,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在近段时间,国内外对人民币汇率颇多关注的情况下,央行就人民币汇率改革问题的明确表态不同寻常,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此次汇改有何意义和时机是否适当?人民币汇率是否大幅波动?为何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能否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等问题,谈一些我的浅见
人民币汇改意义重大 时机适当
2005年7月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几年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序推进,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05年至2007年期间,人民币对美元呈现缓步走高的态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中国适当收窄了人民币波动幅度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则相对保持一定程度的稳定。外汇市场数据显示,在金融危机期间的较长一段时间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围绕在6.83元上下浮动,弹性也相对趋弱。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基本上在6.81至6.85元的区间内运行。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在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相对稳定只是一个短期应对措施。目前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外部基础已经形成。此次进一步推进汇改,意味着中国汇率政策结束了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的特殊阶段,重回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常态。
当前重启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央行新闻发言人20日答记者问时表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发展战略作出的选择,符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符合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我国深度融入全球化条件下国家利益的需要,符合我国长远和根本的核心利益。有利于促进结构调整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有利于维护战略机遇期。
当前重启汇改的时机也已成熟。央行新闻发言人表示,当前是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有利时机。一是当前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经济运行趋于平稳,这为进一步汇改提供了有利的契机。二是我国正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使得这一任务更加重要和紧迫。三是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实现双向浮动,也是提高宏观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的需要,可应对不同情景下的外部冲击。
有经济学家指出:当前实施进一步推进汇率改革,这是国家从大局做出的准确抉择,时机选择得当。就国内外形势看,经济维持V形反转态势,中国经济恢复向好,国内经济重点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而国际经济继续复苏,总体看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会继续恶化,全球经济不太可能二次探底。在这个大背景下,选择进一步汇率改革,当前无疑是最佳时机。我想如果用“美国压力,中国屈服”这样的思路看待此次汇改,难免有失偏颇。
人民币汇率不存在大幅波动的基础
2005年中国建立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中国的既定政策。此次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仍是这一方针的继续。人民币汇率改革将继续遵循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当前人民币汇率不存在大幅波动、尤其是对美元大幅升值的基础。
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对中国经济金融稳定会造成较大的冲击,不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是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人民币汇率不存在大幅波动和变化的基础。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不存在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尤其是对美元大幅升值的基础。他指出,从目前中国经济运行的情况来看,近年来,中国的贸易顺差不断下降,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从 2008年的9.9%降至5.8%。从今年1-5月的运行情况来看,今年的顺差占GDP的比重很可能会降到2%左右。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当然不存在大幅波动,尤其是大幅升值的可能性。
他还认为,未来人民币汇率可能形成双向波动的机制,有可能升值,也有可能对主要货币贬值。如果欧元进一步对美元大幅度贬值,或者美元对其他货币大幅度升值,那么人民币有可能参照一系列主要货币,对美元出现一定贬值。因此,此次汇改不能理解为人民币要对美元大幅升值。即便是人民币升值,根据历史经验,也会控制在一个比较合理的、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进行渐进的、可控的升值。(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