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隱隱于市”,人生一世,率性隨意四字難得又難得。現代人在滾滾紅塵中跌撲俯仰,身為形役,酒色財氣四字,陷多少英雄豪傑於滅頂。年過不惑移居紐西蘭,真有“田園將蕪胡不歸”的慨歎,不是為避世,實在是倦勤,是看透了人情世故,曾經滄海後自覺的選擇。所以我常對朋友說,想賺大錢不要來這裏,想出人頭地也不要來這裏,紐西蘭適合隱居而不適合搏取。
讀了永傑兄的《快樂之道》,不禁為自己的孤陋寡聞一笑:原以為喜馬拉雅山麓的不丹小國是片不毛之地,不料卻與南太平洋島國的紐西蘭異曲同工,“不拚經濟,棄軍事求和平,重教育醫療,順應自然,眾生平等”,同以自然快樂為社會價值取向,頗似陶潛筆下的桃花源,外人看來難免愚笨無知“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但樂天達觀,勤勞質樸。最最難得的,是這種社會中人與人的關係,簡單、平和、寬容,如果你願意,完全可以逃離沽名釣譽、勾心鬥角。可以“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過一種與世無爭的快心日子。《周易·系辭》雲:“樂天知命故不憂。”天、命皆指自然之道。讓自己的生命始終順應自然,人生的意義即此,足可快樂一生,夫複何慮?
然而桃源雖好,卻不是所有人的歸宿。那懵然闖入的漁夫,匆匆數日的盤桓,最後還是選擇離去,複墮塵世。無怪乎桃源人們要特別叮囑他“不足與外人道”,他卻果然在歸途上“處處志之”,留下記號,不但自己冀期重返,還引來了太守大人的搜尋,只是因為迷不得路,才免去桃源一場浩劫。
人人心中都有一個桃源仙境,但現實中的人們卻難以在其中存身。就在與世無爭的紐西蘭社會中,君不見熱衷於營營汲汲,渴望金錢名利以自慰的也還是大有人在。遇到這類朋友,道不同不相與郑挷煌稒C半句多是自然的。有趣的是這類人往往慨歎人生多艱,奈何桃源路遠,殊不知真正的桃花源本來就在你心中,既選擇做漁夫去“撈世界”,又羡慕桃源的安適自足而不可得,矛盾痛苦是自然的,又何須怨天尤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