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曾听村里人说,邻村有老虎晚间出没,还咬死一头猪,饱餐一顿啦!上小学五年级,老师教《说虎》的古文,开头几句我印象深刻:“虎甚有力,深山居多,不独它兽畏之,则人亦莫不畏之也。”还讲了“狐假虎威”和“武松打虎”的故事。由此我知道了虎为百兽之王,专吃动物的肉,还是伤人的吊睛白额大虫,可畏可怕!
一个盛夏的夜晚,热气蒸人,村里人自扛着小板凳,手摇大葵扇,坐在村中心的地堂乘凉。众人齐口合声请“客家姆”讲故事,她很爽快答应:“我就讲‘老虎的故事’吧!”她讲得很生动,很有感情:
从前,山村有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母子相依为命,靠打柴卖为生。有一天,小伙子砍了满满的一担柴,挑到一棵大松树下,一身汗水,累极了,便放下担子,靠着树头坐下,一会儿,鼾声如雷。忽然一阵腥风刮过,夹着坳嗷嗷叫声,把小伙子惊醒了。他睁眼一看,对着自己的竟是一只大老虎,正张开血盆大口。小伙子霍地站起,向老虎求情:“虎大哥,你行行好,我家有八十岁的老娘,你吃了我,我娘也活不成了!”说罢泪流满面。那虎摇了摇头,大吼一声,猛扑向小伙子。怎料用力过猛,扑了,身子被夹在树杈中间,四条腿悬空,有力使不上,怎么也挣不脱身。小伙子见状,双手紧握柴刀,大喝一声:“畜牲,你是恶有恶报,时候已到,该我来收拾你,要你的命了!”只见那只猛虎,摇头摆尾,两眼滴滴泪水流下。小伙子顿生怜悯之心:“畜牲,你家也有老娘?那你以后还敢作恶食人吗?”猛虎不断摇头。“你真能改恶从善?”猛虎又连连点头。小伙子遂挥刀砍断树杈,猛虎一跃着地,对着小伙子用力点了三下头,转身往深山老林走去。
小伙子把柴挑到集市卖了,买了些米菜回家。也不敢讲遇虎的事,怕惊吓了老娘。
第二天大清早,他跟往常一样,拿起扁担柴刀,把门开了,迈步出来,大吃一惊,见一头小猪躺在门前,急忙叫醒老娘来看。老娘哈哈大笑,抱起小猪进屋,对儿子说:“我有伴了,有活干了,我会把它养大的。”
放虎归山的第五天,小伙子正开门外出,突然大喊大叫:“哎呀!我的妈!”原来一个姑娘坐在家门口,睁大眼睛怔怔地望着他。老娘以为发生意外,跑出来瞧见了,立时喜笑颜开,叫儿子扶姑娘进家坐下,问姑娘怎么会来到这里?她惶恐地答话:“是,是,是一只大老虎把我,我,我刁到这里放,放,放下的。”老娘听了笑着说:“这是老天爷开恩,你和我儿子有缘分呵!你愿意做我的儿媳妇吗?”姑娘见小伙子身强力壮,面容端正,大娘又何其可亲。自己父母双亡,孤身一人,便点了点头。从此,打柴小伙子有了幸福的家庭。
我听得入了迷,回家睡觉时还回味着这个故事。细想老虎这畜牲还挺有人情味,还做到“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啦!
从此,我由“畏虎”到“喜虎”。成年后游动物园,必定去欣赏老虎,见过华南虎,东北虎。在广州香江动物园,还和白老虎拍了照。来到奥克兰,也去会过洋老虎。
几十年的经历,我还悟到:虎和虎字,虎的成语和俗语,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在日常用语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例如,在认识帝国主义,与这类国家交往,有时就自然想到 “虎视眈眈”、“与虎谋皮”、“虎口拔牙”。在遇到困难和危险时,就会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祝贺朋友事业有成,生意兴隆,便拱手说出贺词,“虎年大吉,虎虎生威”。
见到别人身材高大,体魄健壮,便赞“虎背熊腰”,“龙精虎猛”。历史上能征惯战的人,称“虎将”;冲锋的气势形容为“猛虎下山”;由此引伸出“虎父无犬子”;虎将又有足智多谋的军师辅助,赞为“如虎添翼”。教育做父母的人,不要打骂儿女,便用“虎毒不吃儿”。能人遭到愚人欺侮,比喻为“龙游浅水遭吓欺,虎落平阳被犬欺”。平庸的人却占了要位,又盛气凌人,便讽刺他“山中无老虎,猴哥称大王”。有人总是用心计去暗算朋友,便指为“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难知心”。两强相斗,互不相容,称之“一山难藏二虎”、“两虎相斗,必有一伤”。对坏人宽恕,便提醒“不要放虎归山”。地形地貌雄伟险峻,形容为“虎踞龙盘”。某地区,某单位有能人而不显身,便指为“藏龙卧虎之地”。
今年虎年,新西兰各家中文报刊,都刊登了不少谈虎的文章,用了很多虎文虎语,增长了读者的见识。我相信每个成年华人,都能说上十句八句虎言虎语,彼此交流,使更多的人识虎爱虎,是我们的语言文字更生动活泼,使人和自然界更融和,更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