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土面积与英国差不多大的新西兰,有着极丰富多变的地貌与种类繁多的植物,风光之旖旎迷人,曾被艺术家誉为:「只要把画架随便往路边一放,就可以描绘出最美的风景画。」
近年来有三十多位新西兰华人,将中国盆景艺术传至南半球,在盆中天地,以中华传统盆景艺术手法,凝聚新西兰山水之美。他们组成了「新西兰中国盆景协会」,每月第二个周日下午,都相聚研讨盆景艺术,观摩作品,切磋造型,精扎细剪,营造意境。他们还与本地KIWI盆栽同好结为好友,相互切磋交流,在小小盆景中体察出宽阔广袤的纽华情谊。
中国盆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现知考古、文献记载:盆景源于东汉,形成于唐,兴于明清。 「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回。」盆景艺术以「咫尺千里」和「小中见大」的手法,把山水树石缩入盆间成为有无限空间的美景,令观者足不出户,高枕卧游。盆景艺术通过漫长的演変,形成岭南派、川派、苏派、扬派、海派等南北五派,其间深受国画的影响,可以说盆景便是立体的国画,讲求山水画理,形神兼备,意境胸怀,同时又掺入诗词的文人情愫。可以这样认为,盆景是中华艺术文化的综合结晶。习盆景艺术者,艺术文化素养深湛,须心神宁恬、气朗神清,于园之一隅,室之一角,静心揣摩,着意取舍,是一种极具内涵、修身养性的艺术活动
本报在纽西兰中国盆景协会即将2010年盆景展前夕,对陈炳玉会长及名誉会长杨学源进行了一次专访。
在奥克兰西区一幢白色小屋后面,两位老人以百多件盆景作品为背景,与本报社长苏文德及记者促膝恳谈。一个中国盆景艺术在纽西兰生根萌芽的故事,用十多年水滴石穿的功夫写成。没有激昂的诉求,甚至不见任何跌宕起伏,只有一群盆景艺术同好,每天在陶盆、枝干与石块中间思忖及制作。
这个故事就是这样用艺术的情趣与巧思写成。
今年5月8日、9日两天举行的2010盆景展览,就是这个故事的一次小结。
谈起为什么要办这次展览,陈会长表示自2006年盆景展以来,很多会员的盆景创作水平不断提高。所以期许通过这次展览,能给各位一个交流切磋的良机,并能拓展中国盆景艺术在纽西兰的发展空间。
陈会长还指出2010年盆景展的一些特点,这次展出除了协会会员之间的内部交流,还有与KIWI同好的外部交流﹔
其次,盆景展中参展作品,艺术水平与思想境界有显著提高,有不少会员是首次参展。在作品种类方面,过去展出的只有单一的树木盆景,但这次首次出现山水盆景这个新品种参展。
本次盆景展安排了盆景制作现场演示,九号上午,将由KIWI盆栽艺术家罗伯特﹔下午由旅纽盆景艺术家杨学源、游祥云在现场演示盆景制作。
2010年盆景展还特置芳名册,除了供嘉宾留下姓名、联络方式,还可留下观后感言及提出建议。
陈炳玉与杨学源两位老人家,年已八十,除了自己进行盆景与书法创作,还凝聚了几十位盆景艺术同好,这些年来办过22次展览,每月定期活动一次从不间断。盆景协会多次参加本地各项展览与活动,如亨德森的女皇生日模型展、New Linn的月亮节活动等。协会还到哈密尔顿与陶朗加与KIWI盆栽协会同好,进行了11次交流,先后举行过30多场免费讲座。
即将步入仗朝之年的陈会长,颇有感慨地谈到协会接班人的问题,嗟叹自己可能是最后一次操办这么大型的展览了。她满怀希望地认为,今后一定会有热爱与懂得盆景艺术的接班人不断涌现。
与两老在那些或秀茂雄奇、扶疏挺拔;或苍古清秀,灵巧飘逸的「呎尺天地」里信步,经过那数百盆「缩龙成寸」的青山绿水,美感享受经久难忘。这些如今看来神形兼备的精品,当初概由一段朽木或一粒种籽育成,其中倾注了盆景艺术家师法自然,托物言志的创作情怀,也蕴含了「景外之景,画外之画」的审美观点。
2010年盆景展,将会是一次这种创作情怀与审美观点的汇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