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汉字形体演变的规律
汉字的形状演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结构,另一是笔势(即笔画姿态)。从甲骨文到楷书,字的结构虽有变化,但变化不大,如“明”由“日”和“月”两个字组成,数千年没有变化。而汉字的笔势则随着新字体的产生而屡经变化,如“日”的笔画姿态、运笔走势,从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到楷书,每种字体都有变革。
文字是交流思想的辅助工具(还有“语言”作为交流工具),为了适应需要,人们要求有方便、简易的文字工具,以便于书写和学习,于是人们就对文字的形体进行简化。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简化,文字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必然要遵循由繁到简的规律。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有计划、有步骤地简化汉字是符合汉字自身的发展规律的。(请参阅拙作《汉语文字改革》,曾刊载在《华页》报上)
二. 汉字的造字法
汉字的字形和字义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学习、研究汉字,弄清楚它的构造方法,明白当初它们是怎样构造出来的,造字时的用意是什么,不仅可以了解汉字的由来,而且有助于了解汉字字义。结合汉字的造字法来掌握为数众多的汉字,可以以简驭繁,触类旁通,提纲挈领,收到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
古人分析汉字的构造,一般用传统的“六书”。给“六书”的每一书都下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并且举出例字加以说明的,是东汉的许慎。许慎不但第一次对“六书”作出了具体的说解,而且还用这个理论具体分析了9000多个小篆字形,写成了我国第一部分析汉字的形或义的巨著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
“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据文字学家研究指出,汉字的形体结构,实际上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假借”只是一种用字的方法,而“转注”也与汉字的形体结构无关。如果进一步分析归纳,汉字的造字方法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带表音成分的纯粹表意字,包括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另一类是带表音成分的形声字。
1. 象形 象形是像画画儿一样,按照物体的外部轮廓和特征,把它弯弯曲曲地勾画出来,象形字是描写客观事物形象的字,专门描写某种具体东西的形象,从而来表达语意。象形字是从图画脱胎而来,但是文字和图画又有本质的区别。如“日”、“月”、“鱼”、“马”、“牛”等
2. 指事 这是一类以象征的符号靠“指点”的方法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指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纯粹的符号构成,“上”、“下”字是用一根弧线作基准,在弧线的上面、下面各加一短横来表示“上” 和“下”。另一类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指事符号。如“莫”是画“日”在草丛中,指傍晚的意思,后来语言的发展,在“莫”字下加 “日”成“暮”字,专指傍晚的意思。“莫”字下加“心”字成“慕”字;下面加“土”成“墓”字;下面加“巾”字成“幕”字等。
3. 会意 会意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或实物形体符号比合在一起,从它们的联系或配合上表示出一种新的,通常是抽象的意义。从会意字的组成成分看,会意字有以下两种类型:
(1)同体会意。即由两个或几个表体相同的字组合而成。如“朋”、 “从”、“众”等。
(2)异体会意,是由两个或几个不同形体组合而成。如“掰”、“男”、 “引”、“好”等。
4. 形声 形声字是由形旁(也叫形符或意符)和声旁(也叫声符或音符)两部分组成。形傍表示形声字的字义的属于哪一类,声旁表示这个形声字该怎么读。如“唱”、“鸠”、“花”、“姿”、“固”、“闻”等。
后记:
在去年“两会”上,有20多位政协委员,联名建议在小学开始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而在今年“两会”期间,曾留学日本的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则建议全国用10年时间,分批废除简体字,恢复使用繁体字。
与此同时,不少学者认为,要将13亿中国人已经熟悉了半个世纪的简体字加以废除,回到繁体字时代,“是开历史的倒车”。
也有许多学者积极主张“识繁写简”。
汉字繁简之争,因为学术门槛低,不是文字学专家、学者,只要说汉语、写汉字的人都能参加论长短、说利弊,提建议。
汉字是中华文化之瑰宝,是开启五千年中华文化巍巍大厦的金钥匙。中华文化之根在汉字,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笔者在繁简之争的浪潮中,也关心这个问题,于是萌发把过去教学“汉字文字学”的教学笔记整理出来,比较全面地介绍“汉字知识”,以传承、弘扬中华文化,不以肤浅之嫌,与读者共享汉字的功绩与伟大。
1.《汉字知识浅讲》是笔者在国内天津的教学讲稿。
2. 关于“汉字知识”的拙作,已经在奥克兰报刊上发表过的有:《汉语文字改革》、《汉字的必然走向》、《说字》、《中国汉字的变迁》、《北京话中的“儿化音”》。
3. 《汉字知识浅讲》包括:除了本篇的《汉字形体演变的规律》和《汉字的造字法》之外,还有《识汉字的要领》、《形声字与汉字的部首关系》、《区别汉字的形、音、义》、《现代汉字的改革》、《汉字标准化》、《纠正错别字的方法》等,将陆续刊登发表。
4. 发表的拙作在原讲稿的基础上有增或有删,因报刊篇幅关系,以删为多。
5. 另外,笔者曾在奥克兰报刊上发表过的与“汉字”有关的作品有:《对联浅说》、《格律诗刍议》、《词的刍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