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牵扯着这个世界上的六十亿人。
这样说并不夸大。今天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利坚合众国从总统,财政部长,央行总裁,联储主席到国会两院议长和国务卿,哪个不抓住一切机会谈论人民币,企图迫使人民币升值,以挽救其经济?欧元区紧随其后,鼓噪人民币被低估了。金砖四国峰会上,人民币的话题也无法避免。曾几何时,人们在中国大陆各大城市银行门口司空见惯的美元黄牛销声匿迹了,人们恨不得人民币马上在国际上自由流通,把手里储存的美元,英镑,欧元,日元,一股脑儿都换成人民币。人民币的前途,也成了他们的前途。
七八十年年代,中国基本没有外汇储备。人民币在国际上不通用,那时外国人不相信人民币,不敢要。今天,人民币也不能在国际上自由流通,但情况完全相反,不是你不相信人民币,而是我(中国)不允许你投机人民币,从而保护了人民币不会像日元韩币越南盾等货币受到索罗斯之辈的攻击。保护了人民币在国际金融风暴中傲然屹立,中国市场的稳定发展,也惠及他国。
人民币是否被低估了,是否应该适当调整其汇率使之更趋合理,应该是有讨论空间的。中国国内的学者们,工商界有识之士,提出过若干论点,有人认为人民币升值利弊参半。中国官方的态度,尽管坚决反对外国压中国人民币升值,甚至提出应该升多少等分明干涉中国内政的立场,但从来没有说过人民币绝对不能升值。人民币的汇率,一是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二是中国的内政。中国反对的是外国干涉中国的内政。中国的政策是改革和完善外汇管理机制,使人民币成为更稳定的货币,从国际贸易中试点以人民币结算和人民币项目内可兑换机制的推行,可以看出中国对外汇机制改革的积极的有远见的政策。
笔者并非经济学家,这方面是外行。从最原始的货币交换原理看,一种货币在一个国家能买多少面包或住房面积,换成另一国的货币之后,到该国国内若能购买相同数量的面包和住房面积,那么这个汇率基本上是合理的。当然这是一个简单化了的原则。由于各种因素,例如两个国家里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供需要求不同,消费者的消费倾向,会对汇率产生影响,但是这个原则是通用的。
中国为什么吸引了大量外国游客前往旅游?除了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景秀丽和食品美味之外,中国的物价是全世界最低廉的事实是原因之一。相信人民币一旦不合理升值,游客一定大为减少。其它贸易也一样。一个国家的政府在考虑本国货币汇率政策的时候首先考虑保护本国的产业发展,无可厚非,这不叫保护主义。
美元的最高面额为100元(一度发行的500元面值钞票已停止流通),现在流通的人民币的最高面值为100元,约合14.8美元。已经有学者提出人民币不应盯住美元来决定汇率。
人民币的币值稳定,通胀率相对较低,这就使人民币的国际汇率不可能贬值,而具有一定的升值空间。问题是完善机制,把握时机。在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国家货币的汇率,不仅影响到进出口企业,也影响到国家的产业方向,旅游业,人民的消费取向,就业率,教育医疗等各行各业的发展。政府对汇率取慎重态度是完全正确的。
谈到人民币,不禁想到四十年代的金圆券。新中国从建国至今,总的通胀率上升历年没有超过两位数,其中最高的1994年为24.1%,最低的2008年为负5.9%,平均为5.8%。这是建国以来三十年的数据。在笔者亲历的金圆券年代,通胀率一年上涨几百倍。据前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1947年给马歇尔的报告,仅从1947年五月到八月的三个月中,中国通胀率即上升64%。八个月内南京米价上涨了五百倍。当时笔者在上海虹口区一家米店前排队买米,约有二十余人排队,在排队的过程中涨价了两次。按人口配给的“平价”米48年二月份为每石11.3元金圆券,到11月份涨到每石343元金圆券。黑市价达到每石万元以上。金圆券的发行面值也从最初的最高100元飙升至5000元,最后达到100万元一张,形同废纸。当时流传一则笑话,说经济萧条,工厂倒闭,唯有印钞厂日夜开工,生产火红旺盛。更可悲的是金圆券是由在华美国钞票公司承印的。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的主要流通手段掌握在别的国家商业公司的手中,国家主权尊严何在,岂不荒唐?关于金圆券的故事很多。许多人特别是普通家庭的少量金首饰,商家的外汇被迫卖给银行,换到的金圆券转瞬成了废纸。破产的跳黄浦江的,当时报纸频频报道。
人民币的坚挺是国力强盛的表现。决定人民币该不该升值的因素是市场,决定人民币汇率机制则是中国的主权。对于侨居海外的侨民来说,人民币保持较低汇率有利于我们回国访问探亲旅游,可以省下许多钱。但是我们不能仅从这里着眼,一切应从有利祖籍国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公平有序竞争为出发点,特别是要从维护国家主权的高度来观察。以目前走势看,人民币升值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你手中如持有人民币,不妨留着以后再花。但是持有一定人民币数额的人,为了期待升值而把它捂在手里坐等而不去投资实现真正的资产增值也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