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华文文化沙龙》的成长兼论多位作者的文集
新西兰华文文化沙龙,是新西兰华文文坛近两年来才破土而出的一簇奇葩,虽然面世不久,展现尚雏,但由于她丰富的内涵,无可比拟的支撑力和对读者极大的魅力,巳经在新西兰的华人社会建起了阵地,筹筑了胜境,深得广大华人华侨的喜闻和垂爱。
在文化沙龙的组成者中,他们不乏知名作家、文坛高手,在撰文作诗,写书着说等方面不愧为知识精英、行家里手;有人说,新西兰虽地不大人很少,尤其华人只区区十几万,但此地却真是“卧虎藏龙”,匿身隐形之所。
我有幸获得多位作者的赠书。通过阅读他们的著作,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长学了撰艺,提高了水平,值得我虚心领教诚实学习。现就他们中的部份书着拙谈粗浅观感,以作学卷。
范士林先生的《士林心语》给我极深的印象。此书虽是他侨居新西兰后的“随笔杂感”,但却是毫不“渗水”的精制“土䴹”。百多篇短文不仅构思清晰,而且命题简直明朗,让人一下明了文意。比如,我们身在海外尤其是上了年岁的人,最多的可能是乡思、乡情或乡音。出生水乡苏州的范先生这篇千多字的怀乡短文,用了《苏州旧话》大标题和“一,深巷”、“二,水乡”和“三,茶馆”三个小标题,一下子就把这江南水乡摆到了你眼前,尤其如果你是江浙沪一带人,那么你就如同直观到你的家乡,你的故土一样实在亲切。范先生是建国初期老一代文化工作者,多年前就巳是国家一级翻译,出版了大量译着。《翻译趣谈》就是他平淡而卓越翻译工作的“趣谈”,很使人深入浅出加深对高雅工作的了解。范先生不仅精通外语,中文功底也非常深厚,字句范正,意达诙谐。例如《心语》的最后一篇《五百元纽币》,通过500纽元的失和回,短短数百文字就迥侧勾划出中、西方不同思维及相异文化,让人回味不尽。《心语》也反映出范先生不容隐匿的思观和认知,即便政治议题亦然如此。如《评毛之易难》就既坚定真凿又辩证客观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很认同范老先生“评毛难,颂毛和骂毛易”的观点。我这以上廖々拙述,只是范先生学识文库之一斑,更多的还须各位读者自已去阅读体会。
以南太井蛙笔名享誉奥克兰文坛的孙嘉瑞先生所撰写的《路边的历史》,一眼就让人知道这就是他走过的脚步的印痕,当然这只是他在海外漂泊的那一段。孙先生那逍然自得的笔调,随意别具的用句使他文稿的可读性上了高台架,更是众多读者对他作品寻觅求阅的主因。孙先生这40万字的“献给我生命中的挚爱”的“白描”内容极为丰富多样,叙事十分贴体逼真,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追忆性。孙先生透过他30余年的南太平洋岛国风雨,描绘出种种风土人情,地缘俗习,很多都具有常人不知的知识内涵和特色趣味。例如《斐济食人族轶事》、《斐济华人史话》和《怀唐伊与艺术厕所》等等。孙先生曾有一个充满沧桑坎坷的经历,但在这百余篇文稿中几乎很少有直述的字句,有时提到,也只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这一点在《相逢在天涯》回顾同老周的对白中就有无饰的体现,这也正说明嘉瑞先生宽广的包容心。读过孙先生著作的人一定会深々地感到他是一个充满善爱的人,他字里行间渗透出的爱意肯定能打动你的心,读过了《再叫一声妈妈》、《生命中的至爱》和《再一次告别》等文后你定会有亲身的感受。孙先生不仅是文坛高手,而且还是画苑老将,他常以画作来表达对大自然的爱。然而,更不简单的是孙先生虽没在文科上受过科班高等教育,但他不愧是具有高超造诣的笔手,用文笔描绘的美景毫不逊色于他的水彩画作,这在《端午晚秋游剑桥》、《陶波湖与雪山》等等很多文稿中都会得贴地体会到。
戴维王是王 平先生的外国名,他在奥克兰首先是以摄像照相出名。可是,这位陕西关中汉子原来却另有更长,他不仅是个画家,还更能撰文著书,而且短篇长篇诗词都行;《母亲的手》就是他短文的汇集本。戴维王文作的基本特点是文风自由,笔调浪漫,具备“江湖气”,很有“山寨味”,是获得高度提升的“下里巴人”的精品。如果你看了他的文章,一定想不到这是只有读四年书的一个关中汉子笔下所作。一个人即便具备天赋的文化基因,不经过千锤百炼的磨练是达不到这种笔底功夫的;一个人不经历人生磨难是不会有如此开阔思界的,戴维王正是有了这样的经过和经历,达到了这一步。
《母亲的手》是对母爱深刻的写照:四、五十年前,母亲牵着儿子的手,慈母幼子心心相映;四、五十年后,母亲还是牵着儿子的手,老母壮子还是那样的心心相映;母亲的母性依旧,儿子童心未变。写得很平淡,刻得很细腻,让人很感动。
如果读者一睹他的作品,一定会对他浪漫的笔调,入骨的讽刺和深情的追忆等等有贴亲的感受。
林慧曾先生的《重归中华》正像他自喻的“一个特别的香港人,众多特别的观点”一样,对众多政治、国际、国内和历史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而且有些是与众不同的观点。
林先生此书取名《重归中华》就是将现时认为的“中华”回归到他书中认为的“中华”,当然就会产生诸多不同的观点或论点。我虽不认同甚至完全反对他的有些观点或论点,但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效法。其一,林先生每论述一个观点都运用大量资料作为论据,这就是摆事实讲道理,客观旁证地引证他的论点,而且避免道听途说,信息力求准确。其二,要掌握数据就必须勤奋努力学习,这里没有任何快捷方式可走。可以肯定,林先生的“学习,学习,再学习”的运用当之无愧是我们的老师。其三,敢于发掘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和敢于论证问题是林先生论述问题的基础,就本书来说也是贯穿始终的一条基线,也可以说这是一个学者所必具的风度,《重归中华》证明了林先生正是做到了这一点。例如关于坚持还是放弃“共产主义为终极目标”这一议题上,我虽不同意林先生在其中的有的观点,但应该说他的有些论点是有根据和有道理的。
贺俊文先生的《新西兰纪游》,一看书名就明白这是介绍新西兰的书。贺先生也已是位古稀老人,数十年来耕耘在文化艺苑,是国务院规定的“特殊津贴”享受者。仅就侨居新西兰这十年就已有作品数百件,是奥克兰文坛的知名作家。这本书收集了他在游览或在新西兰所见所闻时所撰几乎全部作品,内容广泛丰富,很多具有知识性、趣味性,也可作为“平面导游”,领你游览新西兰;在中国国内发行,则可以亲历者的身份向国内人士作现身说法,把新西兰介绍给广大读者。贺先生是国内知名老作家,他的文笔流畅,语句通达,注重实际,不求修饰;让人一看他的文章就觉得可读可亲可信,是不少包括我在内读者喜欢和欣赏的作家。我想,不用多说,只要读者看过他的作品后,以上感觉就会油然而生。当然,有些年轻人可能会觉得贺先生的文稿文风刻板一些,现代气息不浓,但我认为这可能正是他的古朴诚贵之处。
文扬先生是新西兰一些华文报刊的专栏作家,评论家,又因曾担任过数年中文先驱报总编,可说是文坛和媒体家喻户晓的知名人士。他的作品很多,从各类短篇、散文到政治、经济评论文章,从多年前的多部《文扬文集》到刚问世的《中国力》等等,给广大华人读者提供了甚为丰富的文化食粮和精神财富,当然,他的作品也从多个角度反映了其思、其笔、其人。
通过阅读他的著作,我觉得至少有以下三点有感受颇深,是值得向大家推荐的。其一,引经据典,例证观点。他论证一个问题,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的,是现时的还是历史的,大都能例举出相应的事例事实予以引证,让你觉得他的观点拥有充分的依据和难以推翻的说服力。这在他的很多论文中是常见不鲜的。其二,勇于点评论驳,敢于亮出观点。别的不说仅就刚刚发行的《中国力》一书,他就我国的国情特色提出了“五力”,并通过对此的分析引证,毫不含糊摆出了自已论述的“中国力”这一与众不同的崭新观点。我读后就很觉新意。其三,可以看出,他具有广泛的知识、渊博的学说和敏捷的思维,当然也就证明他具有成为一名真正学者的必备前提---勤奋的学习、刻苦的磨炼和善思的大脑。文扬先生的文章,我也曾听别人说有的写得略欠精炼,但我觉得,当你仔细琢磨后会觉得,正因如此才说理透彻。
以上各位各有千秋,各具特色,都有独特的过人之处。还有几位待后续之。
我这“关公面前舞大刀”的拙论暂时到此,不确或错误之处欢迎批评指教。我之所以敢于献丑,一则是感谢以上各位的赠书。二则是再次向广大读者推荐好书。三则是借用“华文沙龙”这一髙尚文化园地反证我们“华文文化沙龙”办得好。希望珍惜爱护,团结共进,更上一层楼,开出更鲜艳的花朵,结出更壮实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