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本月7日至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这一会议也被称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参加此次会议的有192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5千多名政府代表、非政府组织、科学家和媒体记者。其中仅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就超过100人,包括中国总理温家宝、美国总统奥巴马等全球政界巨头都承诺参加,足以显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视程度。
这次气候变化大会吸引了最多的关注,有三大热点:首先,1997年签署的《京都议定书》为发达国家规定了到2012年的减排目标,哥本哈根会议要为这个时间点以后的减排行动作出安排,能否在哥本哈根达成一份新协定,毫无疑问是最大的热点;其次,要不要继续坚持《京都议定书》也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争论的热点。一些发达国家近来提出抛开《京都议定书》,另外签署一份新协议,这个企图遭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一致反对,指出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按道理应该续签第二承诺期,继续根据相关原则确定减排方案;第三,众多“重量级”领导人出席,会议期间的首脑级会晤,他们是否会做出新的表态,也是人们猜测最多的问题之一。
全球变暖是气候变化的重要表现之一。有怀疑论者认为“全球变暖”这个话题科学依据不足,有不确定性;还有少部分人群认为,“全球变暖”说是发达国家不希望发展中国家赶上来的一个“阳谋”。 然而,世界上绝大多数科学家们指出,地球正在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
此次气候变化大会的第二天,世界气象组织(IPCC)的数据表明,近20年中,IPCC共撰写了4份关于气候变化的评估报告。根据第4次报告的最新结论,全球变暖已经是不争的科学事实,并且进一步肯定了人类活动是近50年全球气候系统变暖的主要原因。 报告认为,近百年(1906-2005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 升0.74℃,其中最近50年的增加趋势是过去100年间的两倍以上,1995-2006年中有11年位列有仪器观测以来最暖的12年之中。假如人类不采取行动,从1990年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会升高1.4℃至5.8℃,届时海平面必将大幅上升,众多城市将被淹没。
资料还表明,气候变化的显著观测证据就是极端气候事件趋多趋强。2003年夏季欧洲中西部发 生了罕见的高温热浪,打破了1780年有器测记录以来的纪录,并导致3千多人死亡。此外2005年8月袭击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2007年11月席卷 孟加拉国的强热带风暴,2009年摧残台湾宝岛的莫拉克台风等都说明了气候变暖带来的极端天气灾害频发。 根据公布的一份关于气候变化风险的研究报告,孟加拉国、缅甸和洪都拉斯是1990年至2008年间受极端天气影响最严重的10个国家的前三位,中国位列第十位。
另一个明显的证据就是小岛国和河口、海口地区的生存问题。根据联合国报告,1961-2003年间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约为1.8毫米/年,其中最后10年间的平均上升速率达到了3.1毫米/年。这种海平面的上升已经使得一些南太平洋的岛国面临灭顶之灾。
世界气象组织8日提前公布了“2009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报告说,最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而即将过去的2009年可能在历史最热年份中排名第五。
这些来自陆地观测点、海洋观测站和卫星监测系统的气象数据证明了气候变化的科学结论。气候变化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因此,在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气候大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起全世界60亿人的关注和期待。
马尔代夫总统穆罕默德·纳希德于今年10月17日召集12名政府内阁成员,在该国海域一处4米深的海底召开了世界上首次水下内阁会议,以呼吁各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尼泊尔政府11月4日上午在其境内的珠穆朗玛峰地区海拔5242米的一处营地举行内阁会议,旨在呼吁全球关注气候变化对喜马拉雅山脉的影响。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开幕前夕,在法国,英国,德国,比利时等主要欧洲国家爆发了大规模“气候”示威,呼吁各国领导人行动起来,对抗全球变暖,拯救地球。
12月12日是气候变化全球行动日(Global Day of Action),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联盟同北京20名鼓手,在北京古老的永定门城楼前擂响巨鼓,用震耳欲聋的铿锵鼓声助威正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全球气候大会。鼓手们以中国传统的擂鼓助威方式,通过凝重急促的鼓声向全世界发出警告“拯救气候,刻不容缓”。
据多家媒体报导,来自67个国家和地区的515个团体连手行动,12日在哥本哈根街头集结约了6万名至8万名示威者,呼吁各国政府采取行动保护地球,争取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取得进展。同时,一些民间环保组织11日、12日在全球各地组织了3000多场烛光巡游活动,表达对受全球变暖直接威胁的小岛国的支持。作为本次示威活动的组成部分,全球大约130座城市12日也举行示威游行活动,向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施压,敦促他们早日达成一项有法律约束力协议,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
气候变化带来的灾害没有一个国家和个人能够幸免。面对全球变暖所带来的严重威胁,尽快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的愿望和希望,是国际社会共同的呼声,绝大部分国家都希望本次会议能够达成一份长期的具有约束力的协议。目前,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第一阶段已经结束。自会议开幕以来,各方代表已从最初的展示期望、随后的观点交锋,逐步进入到对协议草案的核心讨论之中。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第一周尽管争论焦点不少,但大会仍有进展。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长期合作特设工作组及《京都议定书》特设工作组按照联合国大会的要求以及“巴利路线图”的授权,分别提出了两份官方案文,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双轨制的谈判原则。
另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介绍,温家宝总理于16日下午离京赴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出席气候变化会议。 温总理将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阐述中国政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气候变化国际合作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另外,他还将与一些与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负责人会面。温家宝总理与会,将为气候变化国际谈判注入新的推动力。当前,各方正在加强协调和合作,明确既定原则、立场,弥合分歧,回旋协调,以便各国政府领导人在最后的峰会上最终达成乐观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