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我到杭州,正赶上秋雨绵绵,难得有放晴的时候。每天雨中闲逛西湖,自有一段妙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雨中的西湖难道不是别有一番风光?
我爱阴雨的西湖更胜过晴明的西湖。晴天朗日,明明是艳阳高照, 低空中却有一层灰蒙蒙的雾霾,观远山亭台像隔着一层毛玻璃, 景色不够通透,那样的天气多半闷热, 又游人如织,摩肩擦踵,阻隔视线,不能尽兴。而雨中的西湖实在有难描难诉的好处。
西湖的水深秀灵动,西湖的雨也温婉多情。这雨没有狂暴肆意地倾泻,没有淅淅沥沥地滴淌,只一味轻柔地飘洒。在天地之间,斜织着雨帘,轻吐着雨雾,轻拢慢捻,丝光银线,密密麻麻,织就一张笼罩四方的飘飘雨网。这时的丝丝小雨,若有若无,若停若继,打伞也好,不打也罢。伸了手去接雨滴,空空的没有什么,收了伞,一会儿头发就微微的湿润了。
最喜欢在微雨中漫步西湖,四处走走停停,也没有目的,也没有方向。不必去留意那些文物古迹,传奇故事,只欣赏自然风光和湖畔四周的园林艺术,关闭了头脑,心灵和感官反而变得敏锐起来。西湖这一处实在有太多的古迹, 真不愿再凭吊。且不说西湖十景,单绕湖一周,就有几十处“文化景点”,名人故居,前人楹联,纪念碑,雕像等等,一庙一堂,一石一桥,都可能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沉积着久远的风尘。又有文人墨客,名流雅士,写就无数清词丽句, 才子佳人,编织多少风花雪月。这一切人文风物挤迫在西湖,实在过于繁密,过于拥挤。走个三五十步,就可以寻个历史典故; 行数百米,又可以看到什么胜迹 , 如沉溺其中, 实在有透不过气来的感觉。
闲看湖光山色,已经是很好。雨中的西湖, 像铺在一张巨大的宣纸上,上面画着淡墨山水。这是怎样一张好看的画轴呀,远山一哩一哩的绵延,湖水一波一波的蜿蜒,亭台楼榭模糊了轮廓,长桥回廊迷离了曲线,湖中三岛悠悠荡荡漂浮在水中间。连天扯地的雨帘,留下水的痕迹,墨的枝蔓,慢慢地洇开,淡淡地渲染。山呀, 虚到了雾中;水呀,化到了景里;人呀,飘进了画中,一切的一切,朦朦胧胧的看不真切,又袅袅依依的飘飘欲仙。
这画面也不尽是素雅,也不尽是清淡。霏霏小雨,把娇花滋润的风姿绰约;把绿树洗涤的青翠可人;把浮尘驱逐的不知所踪;把空气清洁的沁人心脾。一滴一滴的雨珠,连成水晶般的珠串,在绿叶上,在枝条上, 在柔嫩的花瓣上轻舞。隐于绿林丛中的环湖步行道, 并不是一览无余的通直。 这些用青石板,鹅卵石铺就的道路,被雨水打得湿漉漉,光溜溜。每十几米远就有一块雕花石板,鸳鸯配荷花,凤凰配牡丹,青蛙配荷叶, 春燕配柳枝,金鱼配浮萍……一幅幅, 永无重复,在蒙蒙细雨里无尽的伸展,愈发的活灵活现,走在如此精雕细刻的路上,我觉得真是“奢华得绮丽”。
湖边的桂花已盛开,满树金黄或者橘红,袭人的花气,被雨水浸染的分外清香,少了几分甜腻,多了几分清凉,丝丝缕缕,时有时无,合着这如雾如纱的细雨纷纷扬扬,飘落,飘落……穿行在桂花雨林,浓浓淡淡的芬芳包围着我,环绕着我,沁润着我,融化着我。那么我,走在这青石板路上的我,会不会遇见白衣胜雪的白素贞,或者打着油纸伞,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