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ENDALE图书馆真好,我想看的书,在那里都可以借到。最近,我借到了《王羲之传》,仔细看了一遍。记下了一点心得。
我不会书法,但我喜欢欣赏书法家写字。想王羲之这样在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书圣,我当然想知道他的一生。
谢安(字安石)是王羲之的好朋友。青年朋友之间,当然互相关心对方的婚姻大事。谢安和他的夫人刘琳安排了王羲之和一个名叫稀璿的姑娘见面的事儿。刘琳、稀璿又是闺中好友,情好甚密。
王羲之和刘琳稀璿见面前,一首古体诗,引出了婀娜多姿的女子。她就是王羲之意想中的美女。
书法家见面,自然会写字,并品评一番。王羲之略加思索,用草书龙飞凤舞写了一首汉乐府《上邪》。谢安的妻子刘琳随即说,诗意表现了一位感情真挚的女子向她心爱的的人表示自己坚贞不渝爱情的誓言。第一次见面,王羲之和稀璿姑娘给人的印象是,都长得很美,而且都有才华。
王羲之(字迤少)终于和稀璿举行了结婚典礼。稀璿头顶盖头,却迟迟不见新郎官来揭盖头。稀璿等得不耐烦了……
原来王羲之和别人谈论学问,把揭盖头忘记了。你说急人不急人?
新婚之夜,两人成为夫妻,不免要谈论恋爱中的趣事和误会。稀璿的误会是,她父亲要把她嫁给袒腹王郎。她非常担心自己嫁给浪荡不羁,衣不遮体的青年。
原来,稀璿的父亲给自己选择佳婿时,门客拿着许多高官子弟的名单让稀璿父亲挑选,并说,个个风流,但都显得矜持,只有王羲之一个人独躺东床,吃着点心,袒腹露胸,恍若不闻。他仪态磊落,气度不凡,但似乎不懂礼貌。稀璿的父亲听后大笑,连连说:“佳婿,佳婿,袒腹王郎,安卧东床。”
《王羲之传》里把他们之间的希望和误会安排的妙趣横生。稀璿出场,人未见,声先来。稀璿写了一首诗:“昆仑有仙妹,持壶倒玉珠,哗哗直倾下,浩浩东流去……”放在桌上,而稀璿自己却坐在竹林边休息。媒人看见就大声诵读。稀璿听见,就说:“谁在念我的诗啊?”也写得饶有趣味。
他放着朝廷的吏部尚书不做,却来到偏远的会稽做内史。
王羲之把精力集中到一支笔上,从笔墨中觅欢乐;他爱写字,写着写着,就入了迷,忘记了一切,也忘记了自己。他夫人稀璿让侍女春红端来一碗饺子,请他蘸着蒜泥吃。他竟然一手写字,一手将饺子蘸到墨池里,染得嘴唇漆黑,嘴里还说“好吃!好吃!”
他寄情山水,独享山水之乐。他和朋友安石一块儿品评历代书法家的墨迹,从秦篆到汉隶,连说“瑰宝!瑰宝!”他们大开眼界。
书法不光是练字,还要练学问。练出深厚的学问,才能高雅清逸的上品墨迹。
有一个女子名叫惋君,能写歌,会跳舞,善舞墨。多才多艺。王羲之和安石给她起名为惋君仙子。她宁愿做名人安石的妾,不原做常人妻。一次他们远离家,去天目山旅游胜地游玩,跟随惋君仙子学歌舞的名妓也跟随去游。夜晚,那位名妓陪同安石过夜,惋君仙子未当妾以前,没有名分,绝不和安石同床。
惋君仙子唱起歌来,似春风吹遍野绿般拨动人们的心弦,把人们带到香甜舒畅的境界。她最喜欢《楚辞》,觉得“楚辞”想像丰富,诗味很浓。惋君仙子觉得和这些有学问的人在一起,才有乐趣。一次,王羲之和安石各人写了一首诗五言体古诗,规定不用典故,不用古语,就用平白如画时兴话语,写出自己的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希冀。
在天目山,谢安和惋君仙子商量唱什么歌曲。然后由只见谢安舞琴,他手指轻松敏捷地舞动,从琴弦上吹起一股一股清风。像在绿草如茵的田野上震荡,像在叮咚的山泉里鸣响……随着琴声缓慢延伸,惋君仙子唱出了委婉动听的歌声,轻舒徐缓,把人们带到了隽永高洁的境界。
艺术家都喜欢游山玩水,吟诗唱歌。一次,安石掉在雪窖里,冻得得了病,体温降的很低,失去了知觉。只要脱光衣服温暖,才能挽救安石。此时,惋君毫无惧色,全身上下衣服脱净,躺在安石怀里,才使安石慢慢恢复体温,逐渐有了知觉,最后身体安然无恙。惋君还是童女,这样和安石在一个被窝里,多么羞涩尴尬啊!尽管这样,谢安的夫人仍然不同意惋君做妾。
王羲之和朋友们一次出游,也的了重病,张不开口,昏倒气绝,生命垂危,只有童女的唾溢参合还魂草才能救治。他们就地采摘还魂草,然后,惋君将还魂草咬碎,吞进自己口里,参合进自己唾溢,然后给他一口一口向王羲之口里,才使得王羲之恢复了健康。最终谢安和王羲之年老离世,只惋君独自一人……
大凡长得出色,能力又强的女同志,有不少成了剩女。我朋友的女儿,出国留学,成了博士,有的出国成了大企业家,长得都十分出众,就是婚姻不满意,三四十岁了,还是剩女。我们都熟悉并敬佩的一位国家领导人,也是童女。
大书法家王羲之忘不了教育孩子们写字。他在家中给十来个孩子讲解如何用笔。他后院里放着八口大缸,地上平放着八块光洁的石板。王羲之的孩子献子,从八岁起,就拿大笔在石板上练字。已经练习三年了。
有一天,谢安惋君来访。惋君很感兴趣地问:“小献子练得怎么样了?”小献子抱出一卷纸放在案上。谢安惋君看着,说,虽然写的有些稚气,但用笔娴熟运用自如,已经很不简单了。献子反问:你们觉得哪个字像我父亲写的?谢安惋君摇头,觉得都不象,到最后,只有武字的一点像你父亲的。献子笑了笑,王羲之在旁边说:“知我者安石兄也,那武字上的一点,就是我补上的。又一天,惋君正在清水塘边观赏美景,
忽然听见从山坡上传来一阵清脆的百灵声,接着又是又是一阵嘹亮的黄鹂声。婉转悦耳,急切动人。一声声婉转不停地叫,像是在倾吐着说不完的知心话;有时声音低沉,从容不迫,像是领导对下级做指示;有时低声细语,像是两个一对情侣叙说悄悄话……谢安弹琴像鸟鸣声,受到了惋君的称赞。
惋君抱着筝,筝弦上响起各种鸟鸣。时而清脆,时而低沉,时而热烈树木上各种鸟叫声惟妙惟肖地在筝弦上响了起来,像是百鸟争春。
此时,书童山儿给他们送来一封信,是王羲之邀请他们子侄四十一人到兰亭举行集会。
越王勾践爱兰花,而汉代在天目山的设有驿亭。兰亭序名称由此而来。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帖》等,是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
作品的由来是: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还在会稽内史任上的王羲之,邀集谢安等四十多位友人、名士在山阴的兰亭举行“修禊”盛会,与会诸公“流觞宴饮,赋诗唱和”。和古城西安的曲江流饮相当。就是众人列坐在曲水岸旁边,把盛酒的杯觞倒上酒,放置水中漂流。杯觞漂流到谁面前弯曲的地方谁就吟诗一首。那天,共有26人作了37首诗。吃饭时,众人推举王羲之作序。王羲之欣然应允,仰首思索片刻,文不加点,一挥而就。
“永和九年,岁在葵丑,暮春之秋,会于会嵇山阴之兰亭……”
真迹如今陕西省礼泉县九嵕山上的唐高宗李世民陵寝里。我国著名的石雕“昭陵六骏”当年就在九嵕山上。
王羲之《兰亭序》的书法非常精妙,历代的书家和书论家几乎都给予了最高的评价,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在书法史上影响之广大、涉及之深远,也没有第二个碑帖可与之相比拟。通篇浑然天成,最得自然天真之美妙。笔触娴熟,笔锋变化万端。错落有致,又能上下承接、左右呼应、彼此关情。通观全篇,首尾一贯,气通隔行,具有一种起伏跌宕的韵律、超尘出世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