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几天,就是新西兰华文文化沙龙成立一周年的日子。
时间就象个橡皮筋,说短也短,说长也长。晚辈朋友说她要庆祝她的孩子一岁生日。我一愣,这么快?小BABY刚出生时的样子,还历历在目,转眼就要"HAPPY BIRTHDAY"了。而文化沙龙成立的那一天,在我的脑海中已是久远的历史。从她诞生到现在,有太多太多的记忆塞满了时间隧道,拉长了时间的橡皮筋。那么多的聚会,那么多的餐宴,那么多的野游,还有那一百多期的沙龙通讯,近千篇文章印刻著作者们一道道历练心田的痕迹。
凸显得文化沙龙蹒跚学步经越的道路悠长悠长。
有不少善心人从文化沙龙成立初始,就不看好她的未来,断言此乃短命鬼矣。可是,奇怪耶!她竟能揣到享受吹蜡烛的美妙时光。一年,不算长,也不算短。对于一个如此松散的组织来说,无论将来如何,这已是值得骄傲的记录了。
什么灵丹妙药滋养她这样"长寿"呢?其实很简单,理念,参与文化沙龙的成员们都是为了同一个理念,同一个精神之梦走到一起来的。他们以文会友,立志"我以我'文'荐轩辕"以及开工不计酬劳的奉献精神。凝聚了沙龙成员们的心,齐心协力推动着文化沙龙运转至今。
新西兰华文文化沙龙是一个十分"奇特"的组织,在新西兰华人界里也数独一无二。她没有组织章程,也没有会员制度,更没有主席,理事等座次,等级。今天你高兴了,可以加入,明天不高兴了,可以退出,后天醒过来了,又可以加入。总之文化沙龙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着,进出自由。唯一的要求就是你得干实事。
这种自由度吸引了喜爱文化艺术的朋友们,而对期望在自己名片上再添一行头衔的人来说,肯定是毫无诱惑力。少了这种诱惑力,在文化沙龙里那种华界特有的折寿景观也减去许多。文化沙龙果然还能保持健康生长的势头。
行文至此,有点儿题外话。我们的华社组织多如细雨打湖面。其中有多少隔行如山的"三十六行协会",却干着相同的勾当?小偷协会不去研究偷盗技巧,两肋插刀为谁是"偷王"争个你死我活。防盗协会不去升级保安科研,动足脑筋算计排名先后。飞翔协会不组织翱天活动,整天热衷于协会内的"宫廷政变"。地质协会不组织入洞探险,私下里忙着暗渡陈仓排除异己。他们可真忙啊!忙得人们冷眼旁观,心灰意懒,尽管我们的华社组织还在壮大,
可在演绎了又是宴会,又是排座次,又是合影等轰轰烈烈的开场大典之后,有多少组织成了过眼云烟,落得个空壳公司,光杆司令?
当然,并非说文化沙龙就是个人间仙阁,干净的地方,她也是一个俗乡小庙,她的成员也是凡人,也有七情六欲。时不时也犯一些华人通病,免不了铁勺磕碰锅沿儿的。这时我们也很忙,只不过忙完之后,大家还能坐在一起,共同维护文化沙龙这块牌子。
记得文杨先生办报时提倡的一句话: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发表观点的权利。我想这也是治理文化沙龙的原则。我们中间的很多人来自集权国家,又有很多人受过"文革"的薰陶。 (包括我在内)思维习惯往往喜欢大一统,统一观念,统一立场,统一行动。这样的后果就是,一旦有一点儿分歧,便大声喊:"糟得很!"立马划清界限,化友为敌,从此老死不相往来。而新西兰是个崇尚自由的国度,尊重每个人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
所以,生活在这里,你就要学会宽容,妥协,习惯于周围不同的声音,并与之和平共处。这才是真正的言论自由。如果只强调维护自身的"言论自由",却排斥他人的言论自由,甚至打压他人不同的声音,这只能算是"挂羊头卖狗肉",不能叫言论自由。
新西兰华文文化沙龙,顾名思义她是个以文化艺术为主题的松散团体。也就是说,她是沙龙成员们交流文化艺术的专业领地。他的宗旨就是从事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华人文化艺术生活。相对其他社会团体,她具有专业性和独立性。从某些方面看,她也应该不具有太鲜明的政治色彩。诚然,我们是华人,我们或我们的祖辈都曾生活在中国。那里有我们的根,有我们的文化宗祠。而中国还是个发展中国家,她的国家体制正在蜕变,有很多方面有待健全。
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有义务参与和干预这个痛苦的蜕变过程,这是中国的特殊国情。在文化沙龙里发表一些这样的或那样的带有政治色彩的言论,应该是无可厚非。但是我想在这里强调的是,文化沙龙和其他主流社会文化社团一样,只是一个提供人们从事文化活动的社会平台,供人们表演的舞台。至于沙龙成员们在这个舞台上表演什么,怎样表演,那完全是他自己的自由。文责自负,与这个舞台无关。就象好莱坞,你只有听说某某演员支持民
主党,或支持共和党。从来没有听说过好莱坞支持哪个政党。
当然,文化沙龙这个舞台也应该有一些游戏规则。诸如,黄色的,分裂国家的,反华的应被排除在这个舞台之外。
新西兰华文文化沙龙,舞台设备简陋,规模小巧玲珑。没有人家的富丽堂皇,也没有财大气粗的老板做硬里子。之所以能够开张至今天,全靠的是后台管理人员的悉心优质服务和无私的奉献,他们没有头衔,只有劳作,没有报酬,只有付出,苦苦地支撑着沙龙这片天。还有前台舞文弄墨的演员们,他们也是使出浑身气力,献出看家本领,认认真真演出,终于编汇出五彩缤纷的文坛大戏来。文化沙龙以她那出色的表演,
成为新西兰华人社会靓丽的观景点。
无论是谁,或是文化沙龙成员,或是非文化沙龙成员,希望大家都爱惜沙龙这株几经风雨的幼苗。呵护她,培育她,爱惜她,而不要伤害她,动摇她,摧残她。她应该是新西兰华人社会,甚至是主流社会之林的一棵风华茂盛之树。
以此文献给文化沙龙成立一周年的庆典。
本文只是个人观点,与新西兰华文文化沙龙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