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生爱好旅游,喜欢写旅游文章。遇见标有“游记”“纪游”“散记”字样的文章,我都喜欢阅读。我出的第一本书是《蜀道游记》(广播时叫蜀道游记),出版时叫做《祖国各地.蜀道篇》,)第二本书是《陕西旅游指南》……最新的书是《新西兰纪游》,我还计画出版《古今陕西》,都与旅游有关。
在新西兰文化沙龙里,我凡是看到旅游文字,我都细细阅读。只有范士林老先生的《孟加拉散记》,紧紧吸引住了我。我爱不释手。
范士林老的文章,我和我的太太,都喜欢阅读。我太太不光赞美范士林老的学养,还喜欢他的为人。赞美他竟然是教书的模范。他写作那样忙碌,文章那么多,那么好,还忙着讲授英文和中文。她看见,MT AIBERT的一处中文学校,还将范士林先生作为标杆教师。
我知道,写旅游文章,是要吃苦的。
范士林老写《孟加拉散记》的时候,“自己就和奥克蓝码头劳动的犯人一样,汗流浃背,他在孟加拉住过集装箱,而且一住就住了一年多。”
不过,他住的集装箱,经过改装,有明亮的窗户,平整光滑的地板,铺上地毯,有空调,日光灯……严格来讲已经不是集装箱,应叫做活动房屋。如果和汶川地震后的临时房比较,在性能上要好的多。缺点是面积较小,但这可以调节居住人数来解决。基本上类似火车上的软席包房常年住居的房子,和火车上的软席包房一样狭窄,多么不方便哪?
要知道范老师可是孟加拉家请来的专家。对专家如此,何况对待一般百姓?看到这里,我佩服范士林先生在国外工作,仍然有平民百姓的心态。没有以专家自居。
范士林老先生不愧是翻译专家。在《孟加拉散记》里,我看到了他知识的广博和文笔的秀美。
范士林先生写道:黄金宝是工地上最年轻的一个,是个中专生,是营地里仅有的三名未婚青年之一。进营地三个多月以来他只知蒙头干活。身体矫健,动作灵活。人们都喜欢他,叫他“小宝”。工地里有个女工程师名叫冯锦霞,说话带着浓重的儿化音,一口一个“宝儿”,人们都笑称他是冯工程师的干儿子。 “小宝,你干妈叫你去一下……”都习惯了。黄金宝和冯工在一起的时候,却有一种像小孩子找到大人依靠的心情,那是一种依恋?说不清楚。
这种心情,没有置身于这样闭塞,孤独,无奈和寂寞的环境中的人是无法体会的。
我佩服范士林先生观察事物那样细腻。他写道:“孟加拉基本上没有冬天。但最冷的时候也得穿上一件毛衣。那天黄金宝打开包包,把毛衣拿出来准备穿,发现衣服被什么东西咬了几个大洞。冯锦霞知道了,给他全拆了,拿回宿舍替他重新编结。一心赶着结完,好让他早点穿上御寒。
这天晚上冯锦霞一个人在办公室。她没有看图纸,手里的针飞快地一上一下,眼看一件毛衣即将结完。他知道等一会黄金宝就会过来,专心致志把最后几道尾针收口。
“宝儿,过来试试。”抬头见黄金宝推门进来,她已经把最后一个纽扣钉好。黄金宝在冯锦霞身边的椅子上坐下。她把自己的一部分紫色的毛线搭配在原来灰色毛线一起,织成了几道花纹。这时她把毛衣的袖子往黄金宝的两只胳膊上套上去,然后帮他把纽扣一一扣好。这样近的距离,她感觉到他的呼吸有些急促,自己的心跳也好像快起来,她真的一点也没有多想。
她给他把衣服拉拉挺直。 “宝儿,站起来,转过去,我看看后面合适不…….”黄金宝没有把身子转过去,站着发愣。他盯着冯锦霞看,眼睛里冒出一种异样的神色,冯锦霞刚刚意识到他眼神里的某种东西,这时,突然地,黄金宝一把把她使劲抱住。
“宝儿,你…..宝儿….”她想推开他,可是不知怎么一点力气也使不出来。她不知道自己是在指责他,拒斥他,还是在迎合他。开始她一动不动。几秒钟后,她以比他更大的力气,紧紧地抱住了对方。
既然到了这个地步,也不想抑制自己的感情了,顺其自然吧。平静了一会之后,她松开手,看了一下手表,示意黄金宝去把办公室的门插上了……斗争,矛盾,苦恼,放弃,接受现实。一次,又一次。海誓山盟,沉陷在畸形的倾心相恋之中。
读到这里,人们不能不佩服范士林先生的文学水准。工地上发生的事情,他能描写得那样惊心动魄而又引人入胜。
范士林先生不只是翻译家,而且还有一定文学素养。他能把一般题材写得那样引人入胜。难怪他的作品那样受人喜爱。 《孟加拉散记》可以说写得不俗。他把精力集中到手中的笔上,从写作中寻求欢乐。他写作时,笔走龙蛇,痛快淋漓,把常见的故事写得不落俗套。
朋友!你看看《孟加拉散记》之四吧,你的感觉如何呢。
我还佩服范士林老师会选材。能从普通题材选择有趣味的题目,《孟加拉散记》之五中的“一夫多妻”,描写那里的写风土人情,饶有趣味。
孟加拉是一个伊斯兰国家。一夫多妻是合法的,而且在农村更为盛行。更为普遍。他们营地有时会邀请附近镇上的人来做客。有一次来了一家人,竟有十七人之多。男客人四十岁,还只有三个妻子。一共十三个孩子。最大的女儿20岁,比第三个妻子小四岁。
那个客人的家庭里,男主人自己有一份工作,在邮局递送邮件,他的大老婆不上班,在家操持家务,做饭,照看幼小的孩子,不分是哪个妻子的子女都得照看。他在上班前用自行车把第二个老婆送到一家养鱼场上班,下班了再把她接回家。第三个老婆自己会骑自行车,在一家缝纫厂工作。大女儿按年龄应该可以出去工作了,但是被安排在家帮助母亲照顾弟弟妹妹。这时她怀里还抱着一个小弟弟。不知底细的还以为她是一位年轻的妈妈呢。
营地里事先准备好一些中国产的玩具分送给孩子们。男主人只允许几个最小的孩子接受,稍大点的就自动谢绝不拿。
范士林先生把孟加拉的风土人情描写得那样到位,全靠他翻译家的功力。
范老师有广博的历史地理知识。他在孟加拉散记结束篇中,将孟加拉家的变迁史、兴衰史,写得清楚详尽,读孟加拉散记之七,我仿佛又学习一堂世界历史课。
要说缺点吗,我觉得范老为人太好了,不会拒绝。文章写得那样多,那样好,还要讲授英文和中文。毕竟年岁大了,身体又不太好,有些事情,可以分清轻重缓急,应当适当拒绝一些,少做一些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