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0月,在奥克兰西区Henderson的一家慈善机构开办的出售捐赠物品的二手店里,得到了一本免费赠送的八十年代出版的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浓缩合订本。那是我有意挑选的,我看到目录里有一篇题为《一个以色列女人》(RAQUELA: a woman of Israel)。
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大多数中国人都知道以色列是全世界的犹太人在各地生活了几辈子,又迁回巴勒斯坦,侵佔了阿拉伯人的土地而建立起来的。但是我也知道耶酥就出生在巴勒斯坦的伯利恒,犹太人认为那是他们的圣地。
以前以为西方都支持以色列,东方(那时的社会主义阵营和第三世界)都支持巴勒斯坦。《一个以色列女人》告诉我们,在犹太複国过程中,除了美国以外,欧洲国家,尤其是英国,都抱消极甚至反对态度。英国为了不得罪盛产石油的阿拉伯诸国,还在海上拦截、拘捕返回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却从未拘捕过一个阿拉伯人。这是鲜为人知的。书中写道:英国人决定摧毁犹太抵抗运动,他们想要消灭犹太人建国的愿望。六月二十九日,黑色星期六,清早四点十五分,正在哈克仑家里睡觉的拉瑰拉被惊醒了。坦克和装甲车在大街上隆隆行驶。在全国范围的军事行动中,英国士兵们闯入家庭,在顶棚和地窖里搜查武器,逮捕了二千六百名男女。
当英国殖民当局设在巴勒斯坦的拘留营人满为患时,又把犹太“人犯”送往特地设立在塞浦路斯的集中营。仅那里一处,拘捕的犹太人最多时达一万五千馀人。本书主人公拉瑰拉就在那里当护士。奇怪的是今天国际社会并没有多少人谈论这段历史,而在今天的以色列,无论是人们的谈话里,社会舆论中,并无多少人抱怨和记恨英国。这是不是一种“向前看”的观念呢?如果巴以双方都以“向前看”的姿态来处理今天的纷争,中东和平也许就有希望了。
总以为阿拉伯和犹太两大民族天生敌对,世代怨怨相报。《一个以色列女人》告诉读者,那种民族仇恨完全是政客们挑起的,而双方的极端分子更是唯恐天下不乱。在巴勒斯坦还是英国殖民地的时代,阿拉伯人和犹太人比邻而居,相互通商,乃至串门作客,平时各自到自己信奉的清真寺或犹太教堂祈祷。在家里分别说阿拉伯语,闪米特语和希伯来语,到社会上大多说一种带有特殊的巴勒斯坦方音的英语互相交往。即使在战火纷飞的日子里,阿以男女青年也有冲破阻挠恋爱婚嫁的。巴以之间的问题已经不仅是两个民族之间的问题,中东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共同的问题,关係到世界能否持久和平地生活下去的大问题。国际社会必须找到公正的解决的办法,和平的办法,而不是诉诸战争。书中直言在以色列建国过程中犹太人地下武装也进行过恐怖活动,其中最为震惊世界的是1946年7月22日,一场威力强大的的爆炸摧毁了位于耶路撒冷的大卫王大酒店,当时英国殖民当局的办事处就位于该饭店的西南侧,损失很大。共有100多人被炸遇难,伤及大量民众。事后恐怖袭击的领导人(建国后曾任总理)梅纳汉.贝京逃亡国外。英国人称这次袭击是“残酷的谋杀”。温和派的犹太人激烈抨击这是一帮卑劣的亡命徒无耻行为,宣称自己与此无关。因反对镇压非法犹太移民,在巴勒斯坦境内,犹太人对英国机构的袭击不断升级。
本书对现代以色列国家的几位开国元勳和传奇人物如梅厄夫人,梅纳汉.贝京和大卫.本古里安等人做了浓彩重墨的描写。
本书还介绍了以色列人在建设国家的过程中的努力和成就。也表达了大多数犹太人与阿拉伯民族和解的愿望。
读读这本书,对于增进我们对那里的瞭解,相信是很有帮助的。但也必须指出,本书作者露丝.格鲁勃,是一位西方作家和资深记者,早年以撰写关于新兴社会的研究性报告着称,她的主要作品集中在妇女和难民问题,她二十三岁成为第一个被允许进入苏联集团国家採访的记者,号称以色列问题专家。由于历史、种族和社会背景等原因,不能排除其一定程度上偏袒以色列的立场和对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偏见,这是希望读者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