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传统音乐的艺术个性
中国民族音乐是华夏文化的一部分,是世界民族音乐之林中一棵古老长青的参天大树,它根基深厚,姿彩万千。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历经数千年的传承、发展、演变,形成了自身内在的统一个性:讲究艺术作品的“气韵”和“意境”;强调艺术创作的“风骨”和“神貌”;注重人与自然的统一与交流;追求艺术表达中的情感和伦理的结合与渗透;推崇艺术表现的蕴涵、婉曲;喜好艺术形态的谐调、中和、简约与适度……等等。
这些美学上的独特追求,铸成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固有的风格特征。中国民族音乐尽管由于不同的民族、地区、体裁、品种、流派而各具特色,但它们都共同地蕴藏着以上特征,并且体现在音乐形态的各个方面。其中,较典型的是:以线状为主的音乐思维方式;繁简相适、动静相衬的音乐表达方法
;匀称平稳的节奏安排,均衡对称的曲式结构原则;逐层递进的展开手法;以五声为骨干的调式结构;与文学、语言、舞蹈、戏剧相结合的综合表现形式等等;虽然上述这些特点并不是绝对的,但若将其与欧美或其他地区音乐相比较,差异无疑是显而易见的。
二.中国音乐的历史
纵览中国音乐的历史,自脱离原始的胚芽状态之后,大致经历了下面几个时期。
1.先秦时期(约西元前207年以前)。这是中国历史上由后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哲学、文化、艺术各方面都十分活跃。在音乐上,雅乐兴盛,多种乐器陆续产生,大型乐队初步形成;音乐美学及律制理论初步确立;《诗经》、《楚歌》也标志着俗乐的成熟与繁荣。所有这些,都为古代音乐文化奠定了全面的基础。
2.汉唐时期(西元前206 —西元960年)。中国文化经历了汉、魏晋、南北朝的发展与转折,到了唐代,出现了一个全盛时期。据乐府等有关古籍记载,这个时期的北方和南方的民歌都有蓬勃的发展;西域、北欧的音乐大量内传,中国音乐又出现了许多新品种和新乐器。唐代歌舞大曲,是这一时期音乐走向全盛的值得骄傲的标志。
3.宋元明清时期(公无960 — 1911年)。中国封建社会走向停滞、衰微,明代中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因素,虽仅是萌芽状态,但对思想,文化的活跃却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此时的文艺大量走向世俗,戏曲、曲艺的兴起,时调小曲的流行,各种乐器合奏、独奏形式的发展与成熟,音乐美学、乐制、创作与表演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为古代音乐带来了新的生机。
4.“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由于外国音乐文化大量输入,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但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固有形式和特征尚未消失,它在吸取外来文化,与之碰撞、融合的过程中,进行着自身衍化,蜕变的历史性的转折。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广大音乐工作者对这丰厚而宝贵的遗产进行了全面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并创作了大量不同题材形式的新作品,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音乐的宝库。 (待续)
(注﹕新西兰华文文化沙龙为弘扬、传承中华文化,继“苏州评弹欣赏会”之后,正在筹备“中国民族音乐现场演奏会”和“电视短片民族音乐欣赏会”。为此《中国民族音乐简介》将陆续介绍:中国民族音乐声乐与器乐;江南丝竹乐和广东音乐;《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梅花三弄》、《阳关三叠》等艺术成就介绍;“中国古代十二律”简介……
寻友启事﹕广东音乐演奏团负责先生,您的电话号码被我遗失了,请见报后速与我联系,有事相商。金晓泉启,电话:8158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