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沙龙通讯发行一百期了。在地球南陲的这么一个岛国,文化沙龙的出现,实非以某种功利为目的,在艺文同好们心目中,沙龙自有她的布局与氛围,这个客厅里沙发是哪种颜色,怎么摆放,画摆在哪里,角落衬哪一盆花草,大家内心都有个默契,勉强不得。
免不了再谈几句沙龙。
在「沙龙」这个舶来品的名词里,除了是指欧洲贵妇名媛与作家、艺术家和政客,共同在客厅里聚谈文学、艺术、政治、海外冒险和各种时髦话题,在今天已经有了更广的涵义,各色沙龙应有尽有,奥克兰的这个文化沙龙,只是比较普通平实之其一罢了。
历史上沙龙并非全是优雅的谈吐与贵妇的衣香鬓影,法国大革命的雅各宾党人罗伯斯庇尔,曾是罗兰夫人沙龙中的常客。尽管一众曾在客厅里谈笑风生,罗兰夫人还是在一七九三年被罗伯斯庇尔的雅各宾派送上断头台,美丽的罗兰夫人要求写下最后遗言,却遭拒绝,惟有向自由雕像鞠躬,发出长叹﹕「自由自由,天下古今几多之罪恶,假汝之名以行!」留下绝代名句后引颈就戮,成为沙龙染上政治血腥,宾主刀斧相见的不幸一例。
中国式的「沙龙」,上可溯至清末的「南社」,成员一度逾千,辛亥革命后分崩离析。五四运动之后,西风东渐,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语丝社等等相继出现。其中以徐志摩在京城石虎胡同七号组织的「新月社」最为活跃。还有林徽因在布胡同三号的「太太客厅」,以及朱光潜在慈慧殿三号的寓所。这些沙龙都聚集了一时俊彦与风流名士。他们在沙龙中谈文学、艺术、人生、社会,通过沙龙去结识新老朋友,去联络感情,
去做一些自己喜欢、有利文学艺术从而有裨世道人心的事情。留下许多沙龙佳话,也产出许多传世之作,以致那些几十年前写下的文字,如今读来仍清新如许,墨香袭人。
这正是奥克兰的文化沙龙,所追求的境界。不是傲慢于世俗、以清高自居的象牙之塔,也从不自翎什么「专业」、什么「家」。相互激荡文思,潜心创作出好作品来,形成精致文化,才是我们这班文友的最大心愿。
曾有人问及沙龙与政治的关系,我从初始就有提出沙龙的属性要明确,切不可带过浓的政治色彩。突显沙龙的文化底色,增浓艺术情调,从书画文友骆驿而来以及社会反响两方面来看,这种文化底色的界定还是必要的。
所谓「少谈政治」,实际上有两个内容,一个是注意避免把沙龙里的大小事情包括诗文影画「泛政治化」,或是贴上政治标签﹔二是防止把原居地政治分歧、对立纷争甚至人身攻击,上纲上线的恶斗带到沙龙里面来。
由于沙龙宗旨是「独立思考,自由创作」,对不同观点与流派,都可采取包容与相互理解的态度去求同存异。就某些历史或政治问题产生争议不可避免,但参与者均必须对争议课题具备相当或起码的认知,冷静客观地引证讨论,并且切实尊重他人的人格,认可他人观点有存在与发表的权利。
中国人所经历的政治斗争,是一种苦难,它深创了我们的心灵与情感,给我们带来太多永难抹平的怨懑、仇恨与敌意,也产生出肤浅虚妄的偏执自大与狂热,再加上钱潮商海的冲击,它使得我们无法像我们的祖先那样,以高远飘逸的情怀,细腻优雅的情感,深邃广袤的哲理,去体察领略人间荐物、世事沧桑,包括个人命运的悲欢离合,家国荣衰﹔无法去进行真正的文学艺术创作
由于文友们各自生活经历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个人对国际时事、大陆时政与历史、西方政治社会人文等问题,都有不尽相同甚至对立的观点与感受。一方面,我们当中不少人曾在大陆历次政治运动中受过冲击伤害,有的甚至家破人亡,这些文友对专制政治深痛恶绝,对民主自由笃信恪守﹔另一方面,亦有许多文友深受改革开放德政恩泽,爱党爱国,拥戴共产思想,不喜西方民主。
这里面涵括了许多中国过去复杂历史遗下的恩怨是非、家国情仇的交集。只要各位能从个人得失中解脱出来,从大历史的宏观去体察中华民族经历之时艰,以发展眼光去看中国之现实,当可唾弃攻击与谩骂,升华至更高的、无穷求索的思想境界。
作为共同居住在纽西兰的艺文同好,应该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应该明白不可能通过一场争论一篇文章,去改变对方根深蒂固的想法。所以更要相互包容理解,对控诉与歌颂、肯定与否定、赞扬与批评同样留意倾听,认真思考其中有助于消除自己思想盲点,改变自己偏见的真知灼见。我们应该努力在异中求同,彼此尊重对方的看法与感受,而不是扩大歧异。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尽可能多关注纽西兰,
多去欣赏我们所居住的这个美好的新家园,彼此带动去融入这个和谐社会,反倒是促就大家携手同乐的一个最佳切入点。
可喜的是,在沙龙的客厅里,不预设立场和限定主题的畅所欲言,从未激发过鲁莽粗暴的争辩与对立,更多的文友倾向于以手中这管笔,去讴歌自然与生活的美,去寻回久违的人性与爱心。即便触及历史的创痛,亦处之以爱与宽容去抚平之。提倡雅兴,不要扫兴,多些和气,少点戾气。 「不群、不会、不党」,相信这巳成为大多数文友心向往之的沙龙氛围。
如果非要触及沙龙的社会意义,我想沙龙应该被视为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一种传承,在远离故土的他乡,有一群华人除了享受生活的安乐,还坚持着用汉字写作﹔还坚持绘画、挥写书法、摄影与操琴高歌﹔还在办报出刊,经营网站、电台等传媒。没有对自己民族文化的坚贞挚爱,没有对侨居生活的信心期望,没有对社会时代的热忱关注,没有依归精致文化的追求,沙龙就失去自己的本真。
在不到一年里编制的一百期沙龙通讯,承载了近百万字的文章,涵括了许多人的创作心血。而这些作品又都能与华社侨胞共同分享,娱人娱己,确乃乐事一桩。
自己有幸参与发起沙龙,当初「不必填表参加,不必声明退出﹔不设理事,不设会长」的宗旨,巳经被大家认可和接受。文友们皆以「不依附于人、受制于人」为傲。但是她的存在与发展,就跟百期沙龙通讯稿源不绝一样,离不开众人的努力奉献。因为,客厅中若果没有满座高朋带来欢歌笑语,独剩主人形单影只孤坐苦思,就不成沙龙了。
所以我们说,沙龙是属于大家的,希望艺文同好们一起来依归精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