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到100岁不容易,不知经历过多少风雨和磨难。 “新西兰华文文化沙龙”作为一个文化人的自由结合群体,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汇编了100期文学艺术专刊,发表了数百篇文学艺术作品,也是很不容易的。 1937年以胡风为代表的“七月派”作家群在上海所创的《七月》文学期刊曾多次停刊,前后仅出版35期。 1948年在香港以郭沫若、邵荃麟、冯乃超等人为主要撰稿人的《大众文艺丛刊》只出版六辑。
至于《太阳月刊》和《中国作家》两个期刊只出版7期和3期,更少了。
“新西兰华文文化沙龙”一不是注册社团,二无创办和日常活动资金,三无任何背景、靠山、后台,四无自己报纸、纲络,五无领袖(既无'老大',也无活佛式的所谓'精神领袖'),六无固定活动场所。完全凭着几位发起人的努力,在广大文友和多家报纸和纲络支持下,取得受到社会各界刮目相待成就的。回顾“沙龙”一年来走过的路,令人兴奋鼓舞,也值得人们思考。沙龙的成功值得总结。她坚持自由、独立、开放的原则是成功的关键。
自由,具有很大号召力。沙龙不搞实体,不设会长、理事,文友参加沙龙活动和停止活动,都无需履行任何手续,来去自由。这样,既可避免权力之争和名利纠纷,又可免去文友们精神负担。
独立,取得人们信任。沙龙不为任何政治或经济势力左右,不依附任何团体与个人,维护文化人的清白和尊严。
开放,是团结广大文友的民主措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有100多位作者在《华页》等报纸沙龙的专刊上发表各类文学艺术作品,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有几十位作者送出200多篇各类文学艺术作品参加沙龙文集出版,这正是沙龙坚持多元、宽容、雅俗共赏,为广大华文作者提供一个和谐创作平台的理想效果。
动静结合,陶冶了游子墨客精神。沙龙成员虽是一个松散休闲群体,但为了活跃创作,沙龙几位元召集人多次精心组织各种形式的集体活动,为文友间相互沟通,交流,增进友谊,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其中诗歌座谈会、金秋创作营活动、艺文同乐聚会、深度体会晨晓与大自然同呼吸、评弹欣赏会等等活动,不仅丰富了身处他乡的游子海外生活,而且调剂了长时间伏案写作,处于静态作者的心绪。
笔者入纽国巳多年,曾在其他文化团体较长时间活动,虽每个社团都各有长处,可是“文化沙龙”新的探索是成功的。这是全体文化沙龙成员的'集体创作',是沙龙人充分发扬团队精神的收获。在今天出版沙龙专刊100期时,我们对巳经取得的成绩感到欣慰和振奋。我们感谢几位发起人创建了这个文化沙龙,并为众文友付出了不少精力。他们是新西兰有影响的文化人,弘扬中华文化,他们责无旁贷。他们不是我们'老大'和领袖,
他们是我们朋友,他们也是普通文化人,不必刻意拔高他们。如果把他们当作'精神领袖',这是给他们难堪。 '成也萧河,败也萧河',古今历史上有多少英雄好汉,因为在打下天下后,胜利冲昏了头脑,而蜕化变质。所以,无论团体与个人,都应正确定位,认清前途方向。
101期沙龙新专刊的出版,意味着沙龙100米短跑冲剌成功后,又进入一个新的起跑点。沙龙健将能否在越过低栏之后,飞越新的高栏?人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