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成语“舐犊情深”,四十年代有一部电影即用此名字。故事是五十多岁的黄某失业后因怕家人担心,佯装每日上班,四处奔走,后每天到丐帮头子家化装成乞丐行乞,所得收入为儿子治病,为女儿置办服装。后在舞厅门口被女儿及其男友察觉,仓皇逃遁中被汽车撞死。
一次我的Kiwi朋友Jeff告诉我,有一位华人女士领着她的儿子访问他,操练练英语。谈话中女士向他诉说儿子不愿按她的要求学某个专业。 Jeff即问她你儿子多大了,回答是19岁了。 Jeff说19岁是成年人了,应该有自己的选择,怎么你还要管他的事呢?可是我们中国人就是这样。有一赌徒自己的儿子都上中学了,可他赌输了一屁股债,还理直气壮地要老爸“帮帮忙”,老爸只好掏腰包,还说,没有办法,谁叫我是他老爸呢。
一位文友夫妇为女儿照顾外孙,外孙聪明可爱,老两口生活于天伦之乐当中。外孙已经长大(读五年级了)。可是他们难离他寸步。某日,笔者约其夫妇二人去看电影。而夫人一年到头守着外孙,难得有机会陪老伴一起看一场电影,兴奋了一天。不料预先约好回家接班陪伴外孙的女儿(孩子的妈妈)因加班不能回来。外孙很乖,说你们去吧,我乖乖呆在家里,没有事的。老两口已经出门走进电梯,电梯门一关,外婆又不放心外孙,临时改变主意,
又急忙打开电梯一个人回家去了。留下老伴在电梯里无可奈何,只得与笔者同行前往影院。
这样的舐犊情深,已经“舐”到第三代身上了,已经不是“情深”,而成为“情结”了。所谓“结”,就需要“解开”。不知道应该提倡呢,还是应该改变。
在中国国内经济较好的地区,家长倾其所能为子女聘请家教,画画,钢琴,提琴,书法,应有尽有,而不问孩子是否感兴趣,是否适宜。教师教一个小时钢琴,孩子被逼着练十几个小时,望子成龙心切,不惜工本。手指功夫练得娴熟,而并不注意乐感,情愫,悟性的培养,更谈不到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这样能培养出音乐家来吗?孩子在练琴,妈妈在旁边陪着。这也是舐犊情结的一种表现。
笔者幼时,祖父十分溺爱。姑妈说祖父对我是“含在嘴里怕融化了,吐出来又怕冻坏了”甚至上茅厕(那时没有抽水马桶),也要把孙子带在身边站着。祖父六十六岁生日,按乡规要由女儿(即姑妈)做六十六块肉(切得很小,总共约二两)给祖父吃,必须一人在一天之内独自吃完,不得分与他人,否则有凶险。姑妈买了糖果哄住我不得吃祖父碗里的肉,又关照祖父不要分给我,已经给我买了好吃的。可是祖父看到我在一旁馋猫的样子,
偷偷夹了几块送到我的嘴里,后来姑妈发现,认为是闯了大祸,打了我一顿。不巧当年祖父病故,姑妈认为是我的祸害。这当然没有科学根据,可这也是舐犊情结的表现。
写到这里。想起八十年代初看过一部日本电影《狐狸的故事》。一个狐狸家庭,由爸爸妈妈和四个儿女组成。幼仔初生,爸爸妈妈十分喜爱,精心呵护。待到把小家伙抚养到一定时间,就把重点放在训练它们捕食猎物的和躲避天敌的技能上,也就是培养孩子们的生存能力。等他们成了少年,就一一把它们逐出家园,迫使其独立谋生。狐狸爸爸和妈妈明白,不如此,它们的子女将不能生存,它们的族类将会灭绝。影片里,
少年狐狸表现出对家庭和父母的强烈的依恋,几次回家呆在父母身边不肯离去,甚至做出种种哀求的动作。而父母高度一致,不为所动,严厉地加以驱逐,使我感到这太残酷了。狐狸爸爸妈妈没有舐犊之情吗?非也,把小家伙们忍痛驱逐,乃是为它们好,使他们茁壮成长,建立自己的领地,而自己的族类得以不断延续。这是“情深”,而不是“情结”。作者编写这个电影故事,与日本的民族精神和教育观有关。
有舐犊情结的父母乃至祖父母们,应当从狐狸的“家庭教育”中得到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