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起原
在中国古典文学的百花园里,词是又一朵芬芳扑鼻的奇葩,它以其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韵,与唐诗争奇,同元曲斗妍。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给读者以美的崇高享受。
据史籍记载,词萌于隋,兴于唐,盛于宋。宋王灼《碧鸡漫志》说:“盖隋以来,今天所谓曲子者渐兴。”词虽起于隋,但隋词却未能见诸典籍而保存下来。人们所以能发现隋词的痕迹,是因为《河传》、《水调》、《泛龙舟》之类词牌名称留下了隋炀帝时代的标记,除此以外就无从查考了。
词和乐府诗一样,也是一种配乐的歌辞,它的产生和发展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也与当时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密切相关。自汉魏南北朝以来,由于丝绸之路的开辟,国际交往和经济贸易的日益频繁,到唐代形成了高潮。经济的繁荣,推动了各民族文化的发展交流,促进了文学与音乐的融合和创新。
经过隋、唐、五代近400年间许多民间作者和文人学士的共同努力,词已由发端时的涓涓细流汇聚为初具波澜、力能浮舟的支流。进入两宋后,因创作队伍的不断扩大,创作视野的不断开阔,创作技巧的日臻完善,词的发展如长江冲出三峡,一泻千里,吞天没地,汹涌澎湃,把词的艺术推向了高峰,为后世文人所景仰。
二.宫调与词调
1.宫调与词调的关系
词与诗比较,有着明显的不同,诗当时是文字性很强的文体,主要是供士人取仕,文人抒发感情或互相唱和应答用。而词则是为歌舞演奏服务的一种艺术形式,当时填词就跟现在的歌曲创作是一回事。现代一首歌曲包括乐曲和歌词两个部分,另加表示音高的调号和节拍。古时填词也是这样,词谱相当于现在的乐曲,填词相当于写作歌词,更像今天的戏剧唱腔设计那样。一首歌曲演唱时要确定音的高纸,这由1=C或1=F等调号来完成。
词在演唱演奏时也要确定高低,确定高低的标志就是宫调,它与现代歌曲的调号有同等意义。
古代音乐采用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征、羽”,后增加“变征、变宫”两音,与现代音乐七个音符对应:
2 3 4 5 6 7
宫商角变征征羽变宫
古时没有键盘乐器,为了解决定音问题,古人采用十二律管(用竹管制成的十二根管
具有固定音阶值的作用,即现在使用的定音管)。不论任何一个词牌,只要“宫”这个
音值被确定,其余六音则依次上行而定,那么一个词牌(乐谱)就可以用管弦乐器演奏了。
十二律管恰好和现代链盘乐器上十二个键吻合,十二律管的名称与十二键位的对应关系如下:
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C Db D Eb EF Gb G Ab A Bb B
事实上,上述十二个音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作为“宫”音对待。比如,我们把南吕确定为某一首词的宫音,则宫的绝对音值即被确定下来,整首词的演奏便被纳入管弦,这一首词的宫调即被确定为“南吕宫”。按对应关系,用现代音乐标定法,即“1=A”。
“词调”即“词牌”,就是一段现成的乐谱。 “词调”确定一首词的篇幅、句式和感情色彩,它与“宫调”结合便构成一首完整的词。
唐代设教坊(国家设置的音乐管理机关)音乐非常发达,许多词家都是既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又精通音律的行家里手。到了宋代,宫调开始与词谱分离,一部分文人已不通音律,只能依谱填词,不能演唱了。到了元朝,“宫调”与“曲”结合而与“词”完全分道扬镳。由于古代受到科学技术限制,不可能为我们留下录音录影资料,我们现在已无法演唱这些词谱,这不能不说是传统文化继承方面的一大憾事。
词调(词牌)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格律诗的格式不同:格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也可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或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取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侯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如一调多名:
正名多名
忆江南梦江南、谢秋娘、梦江口、望江南、望江海、春去也
菩萨蛮重叠金、子夜歌、女王曲、花间意、巫山一片云
念奴娇百字令、壶中天慢、淮甸春、湘月、无俗念、庆长春、千秋岁、杏花天、赛天香
词牌的来源: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宣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 《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2 .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 《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 《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
《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了》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
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而已。
词牌有一千多种,现今的歌曲谱却多不胜数。词牌又可以叫词的题目,有两个字的,如:丁儿、八归、入塞、长春等一百多个;三个字的很多,约占百分之九十,超过一千个,如:一寸金、一剪梅、人月圆、天仙子、木兰花、忆秦娥、江南好、春光好,惜分飞、散天花等等;四个字的有二百来个,如:西江月慢、浪淘沙令等;五个字的有一百来个,如:春雪问早梅、晴色入青山等;六个字以上的有几十个,
如望月楼罗门引、凤凰台上忆吹箫等。
从每首词的字数来看,有:十六字令16字、捣练子27字、忆江南27字、忆王孙31字、调笑令32字、菩萨蛮44字、鹧鸪天55字、念奴娇100字、贺新郎116字、六洲歌头143字,等等。
三.词的格律
词在篇章结构上有长有短,短的仅一个或两个唱段,长的有三段、四段不等;从字数上讲,短的仅16个字,长的达200字以上。一段俗称为一阕,或叫一片,习惯上按阕的多少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词。词一般以双调形式出现,单调词相对较少,三叠词很少,四叠词极为罕见。
词的对偶比诗复杂,从三言到七言不等。如,“左牵黄,右擎苍。”,“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律诗对偶须平仄对,词则不然,可以平对,仄对仄,可以平仄对,也可以同字对。如,“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由于词的音乐性很强,有些词句在开头处需作短暂停顿,故需用“领字”来补充,领字从一字到三字不等。 1.一字领(有的书叫“一字豆”)。如动词,“望、看、对、叹、算、想、恨等”;如虚词,“但,又、正、更、渐、尚、且、方、况”等。举例:“叹转眼岁华如许。”2.二字领:“却道、怎禁、试问、漫道”。举例如,“漫道愁须带酒”。三字领:如,“更那堪、却又是,便纵有、最难禁、似这般、更能消、最无端、怎禁得”等。
举例如,“便纵有千种风情”。
词的叠句,如,“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
词牌就是词调,词牌有一千多种,也就是说词调有一千多种(仅有据可考的)。 “词”是演唱的文学作品,填词既要按照词牌的句式、字数,又要有平仄、韵脚,更要有诗意。这些叫做“词格”或称“词的格律”。篇幅关系,下面只举几个例子:
1.蝶恋花(定格)
上阕(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或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阕(同上)
2.浣溪沙(定格)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韵)。
(仄)中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雨霖铃(定格)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注:带()的,可平可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