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和联想是发散思维的重要方式,这种形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想象活动,它们像一种触媒,引发由此及彼、从已知到未知的思想活动,产生新的感知、新的意象,从而使写作思路更加开阔。
一、想象是人脑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创作儿童歌词,想象要丰富、新奇,又要符合儿童的特点,考虑儿童的知识、经历、智力、心理等方面的因素。儿童歌词的创作离不开儿童生活的土壤,一个作者,要了解儿童天真有趣的想象,就要多接近儿童,熟悉儿童,从生活中观察儿童,才能按照儿童的思维方式,从儿童的角度去想象。鲁迅先生说:“凡一个人,即使到了中年以至暮年,倘一和孩子接近,便会踏进久经忘却了的孩子世界的边疆去,想到月亮怎么会跟着人走,星星究竟是怎么嵌在天空中。”
孩子们幸福地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这一主题的歌词,已经写出了许许多多,但赋予新奇的想象,作品就能出新意。如我写的这首《甜》:“月亮弯弯,夜莺歌唱,/我来到森林的小路上,/在那密林的深处,/走进一栋用糖盖成的小房。//门是褐色的巧克力,/窗是透明的水晶糖,/顶是黄色的菱形块,/地是棕色的芝麻糖。//到处是甜,到处是香,/我把甜美的歌儿唱。/玩呀玩呀多么愉快,/公鸡一啼,我离开了这个地方。//啊,/童年的生活多么幸福,/梦里也是甜蜜、芳香。”
甜甜的糖,是每一个小朋友都喜欢吃的,甜甜的生活,却并不是每一个小朋友都能感受得到的。通过形象的描绘,使小朋友感受到生活多么甜蜜。当然,这种天真,稚气的想象,只有儿童才会有,这样新奇、独特,又合符儿童心理。
想象是生活经验的再组织,它不能超出儿童生活的范围,在丰富的生活这一基础上,能够产生丰富的想象。记得小时候,我的妈妈常常给我讲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家里贴着的一张“梁祝化蝶”的画纸也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很美的印象。每当看到一对对蝴蝶飞来,我的妈妈就告诉我,那是梁山伯和祝英台飞来了。今天,我把它写成了一首歌词《两只蝴蝶》,也是别有一番情趣的:“两只蝴蝶真美丽,/飞呀飞到幼儿园里,/一会儿跳舞,/一会儿嬉戏。//引来了一群小朋友,/看呀看得入了迷。/拍着小手手,/脸上笑嘻嘻。//啊,两只蝴蝶,/是梁山伯叔叔,/是祝英台阿姨,/欢迎你们来游玩,/幼儿园的生活多甜蜜。”
儿童的心灵是纯洁、美好的,从家喻户晓的“梁祝化蝶”的故事,到眼前飞来一对对美丽的蝴蝶,想象使感情更加真挚,在想象中抒发出美好的感情和愿望,这样不是很自然的吗?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重视家庭和谐的优良传统。我国有句著名的格言:“家和万事兴”。和谐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良好环境。尊老爱幼,互相关爱,这样的幸福家庭,其乐融融。我写的《两个苹果》就是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通过想象来创作的:“爸爸有两个苹果, 舍不得吃, 给了奶奶;/奶奶拿着苹果, 舍不得吃, 放进我的口袋;/我拿着苹果, 舍不得吃, 给了妈妈;/妈妈把苹果放好, 让爸爸带去出差。//啊,两个苹果, 让全家人感到了幸福,/两个苹果, 让全家人感到了爱。”
爸爸尊老,奶奶爱幼,我心疼妈妈,妈妈爱爸爸。就这样,展示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幸福家庭鲜活而生动的图画。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只有在和谐家庭的基地上才能建盖起美丽的世界。两个苹果,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在这里,孩子所体验到的爱的情感最深,其个性、品德、智力也就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
丰富的想象能表现儿童美好的心灵。对儿童生活观察得越细致,积累的经验和感觉就越多,想象也就越丰富。
二、联想是由一个事物到另一个事物的思维活动,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由某人某事而想起其它相关的人和事,二是由某个概念而引起其它相关的概念。
一般来说,联想分为两类。
1、时空联想,也可以说纵横联想。它是指联想的方向而言的。
我在创作《绿叶》这首歌词时,就用了这种方法。这首歌词是这样写的:“星期天,我们来到了老师家,/老师的阳台上,有一盆盆花,/一朵朵红花对着我们笑,/人人都把那红花夸。/啊,/老师深情地说了几句话,‘红花要靠绿叶扶持,/送你们一片片绿叶哟,/愿你们都像它。’//这一天,我们把绿叶带回家,/一片片绿叶,往日记本里夹。/老师的话儿语重心长,/绿叶在我们心里发芽。/啊,/老师就像那一片片绿叶,/哺育着我们朵朵小花,/我们要做一片片绿叶哟,/长大去打扮锦绣中华。”
从我们来到老师家看到红花,赞美绿叶,进而想到老师就像绿叶,长大我们也要做绿叶,为祖国做贡献,这是从横的方面联想。
2、类比联想,这是从事物特征的方面作的联想,这里面又分相似联想和相反联想。
相似联想是从事物相同的方面联想的,如我写的一首《借伞》的歌词:“下雨啦,下雨啦,/小蟋蟀,去借伞。/借来一朵大蘑菇,/花花绿绿的伞呀,/真呀真好看。//下雨啦,下雨啦,/小青蛙,去借伞,/借来一张大荷叶,/青青翠翠的伞呀,/真呀真好看。”
蘑菇像伞,荷叶也像伞。在孩子们的眼睛里,这个世界是多么有趣呀,从“伞”这一特征,我又想到了蒲公英不也是“伞”吗?我又写了《会变的伞》:“什么伞,什么伞,/下雨天,把个儿长?/小蘑菇,花花的伞,/下雨天,把个儿长,/小伞变大伞。//什么伞,什么伞,/随风飘,去游玩?/蒲公英,白白的伞,/随风飘,去游玩,/大伞变小伞。”
一个是小伞变大伞,一个是大伞变小伞,既有情趣,又和前面的《借伞》构思不一样。
后来,我又顺着《借伞》创作的思路,写了一首《小公鸡借耳朵》:“小公鸡,没耳朵,/想来想去真恼火,/想呀想,走呀走,/来到森林里借耳朵。/森林里的木耳可真多,/有的黑,有的白,/一朵、两朵、三朵、四朵……/小公鸡借了两朵,/左一朵,右一朵,/真呀真快活。”
从耳朵和木耳这两个事物来看,也有事物特征方面的联系,否则的话,是没有办法联想的。
这几次创作,我又得到了启发,后来又写了一个儿童小歌舞剧《借针》。说的是一个小朋友到野外游玩,钮扣掉了,她想去借一枚针把钮扣钉起来。于是,她就向小蜜蜂、松树伯伯、勘探队的叔叔、森林里的老奶奶借针。以“针”为串联点,通过小小的故事情节,告诉小朋友,蜜蜂的针、松树的松针、勘探队叔叔的指南针、老奶奶的小钢针不同的作用。从而培养儿童的情趣,开发思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相反联想,就是由一个事物联想到性质相反的两个方面。我写过一首《小蜗牛》:“小蜗牛,小蜗牛,/真胆小,真糊涂,/害怕天会往下塌,/天天背着屋。//小蜗牛,小蜗牛,/背房子,白受苦,/压得身子点点大,/还是不醒悟。”
这显然是批评小蜗牛胆小、糊涂,嘲笑它背房子,白受苦。后来,我写了一首截然相反的歌词《我喜欢蜗牛》:“我喜欢蜗牛,/它可以背着小房子,/到处走呀走。/什么时候,/我也希望背一间小房子,/到处游呀游,/不怕风,不怕雨,/把美丽的祖国看个够。”
一件事情有它的两个方面,这两首写蜗牛的歌词,也是告诉小朋友,看问题不要绝对化,在一定的时候,优缺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想象和联想一种写作手段,它是建立在对儿童生活的充分了解这个基础上的。我们对儿童生活的特征及规律认识得越深刻,创作中的想象和联想也就越自由。
罗晓航:国家一级作曲家、词作家,研究员。
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00年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已出版10部作品专集和9个盒带、光盘专辑
有23首作品选入中小学、幼儿园音乐教材